中国素食文化起源——素斋

2016-11-12 10:05:14 来源:


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广遨的中华大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有这明显的差异,但是素斋以素菜为特色,在喜食素菜这点上却又惊人的相似。追求健康饮食的今天,素食逐渐成为主流。那么今天让我们去探究一下中国素食的起源——素斋。

素斋是以素食为特色的菜系,因为素食与佛教及各种斋戒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通称素斋。现在流行的素斋不单指寺院素斋,而是指融合寺院素斋、宫廷素食、民间素菜为一体的菜系。




历经元明,到了公元17世纪的清代,素食开始了它的黄金时代,并出现了宫廷、寺院和市肆素食的分野。宫廷素食,也叫斋菜,主要是帝后斋戒时享用,清宫御膳房为此设有“素局”。这些素菜御厨,能用面筋、豆腐、蔬果等原料,做出数百种风味各异的素食。寺院素食,也叫斋菜或释菜,主要用于法师讲经、沙弥受戒,或招待居士、施主及游客,专门用于由香积厨(即僧厨)制作。




现今的素菜,仍由寺院菜、宫廷菜和民间素菜三大流派组成。寺院菜崇尚“全素”,宫廷菜和民间素菜则“以荤托素”。素菜的高蛋白、低脂肪和含有多种维生素成分,得到国内外美食家的高度评价,也为素菜的发展拓宽了前景。营养学家认为,素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膳食方式,有着较高的科学含义,对养生有益。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提升,素食已经形成了一种饮食风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和欣赏。





编辑:admin8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