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遗:临汾浮山烧麦
五台山旅游网8月19日消息 烧麦,也称烧卖或稍麦。其形如石榴,皮似水晶,馅多皮薄,清香可口,是晋南一带的传统名吃,尤以临汾的浮山烧麦最为有名。说起浮山烧麦,浮山人都倍感自豪。清朝乾隆年间,浮山烧麦以色香双绝,在珍馐云集的京城受到青睐,且御赐牌匾“都一处”。自此,浮山烧麦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我太爷爷曾在‘都一处’做过掌勺东家,退休后就回到浮山,教我们做烧麦,目前已经传了四代……”市级非遗浮山烧麦传承人李金锋说,烧麦的制作最考验师傅面案上的技艺,如何包出让人拇指大翘的烧麦,面皮馅料的擀制调和十分讲究。
“状如石榴”,这是古人对烧麦造型的形容,石榴在传统文化中蕴意多子多福,所以石榴造型的烧麦更赋予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祈福。浮山烧麦更加讲究,其顶端捏出的24个褶纹,代表24节气,对老百姓来说,每一个节气都是丰收的关键,节气的四时流转,烧麦顶端的褶纹也要如波浪一般连绵,方能绽放如花。
“烧麦顶端能做出褶纹,关键在这个叫‘走槌’的擀面杖,别看它膀大腰圆粗笨的模样,很难与秀气的烧麦联系在一起,但它确实给了烧麦石榴般的外形……”李金锋的弟弟李金定一边擀着面皮一边说道。看着李师傅擀、碾、压的熟练手法,将这走槌运用得出神入化,手指轻轻一捻,顶花便能绽放……
烫面、和面、揉面、醒面、搓条、分块、擀皮、包馅、上锅……蒸上五六分钟,一笼皮薄馅透、香而不腻的烧麦便可出笼了。烧麦出笼香飘四溢,在蒸气的烘托下,色似堆雪,风过稍凉,馅料的红润油亮便从水晶般的薄皮中透出,恰似一个个熟透了的石榴,咬上一口,含汁流油,极致的香味在嘴里迸发,回味无穷。
如今,成功跻身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浮山烧麦,伴着“都一处”的美好记忆,已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进发出新的活力。
原标题:走进地市 | 舌尖上的非遗:浮山烧麦
编辑:侯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