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张龙走进中华第一关雁门关并赋诗题字
五台山旅游网5月27日消息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近日,文化学者、老子故里文化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资深传媒人、西部新闻网总编辑张龙一行走进中华第一关雁门关;沿途为当地景点题字并打卡,同时赋诗一首《诗说雁门关》,涵盖历史、文化、美食、自然景观等方方面面;张龙用抖音和互联网宣传雁门关,同时打卡五台山、代州古城、阿育王塔等旅游景点的可游可玩可乐的文化之美;所到之处,都受到相关部门的热情接待。
诗说雁门关
作者:张龙
不到长城非好汉,
今日抵达雁门关。
天下九塞它为首,
李牧蒙恬来戍边。
满门忠烈杨家现,
昭君和亲保平安。
突厥匈奴和契丹,
华夏民族心相连。
靖边祠里战功显,
高祖北征汉绵延。
再无钦徽靖康耻,
中华国祚万万年。
“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雁门关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最为悠久、战争最为频繁、知名度最高、影响面最广的古关隘,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关”。今天的雁门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山西十大旅游品牌、山西影视文化拍摄基地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雁门关景区位于忻州市代县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上,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 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外三关”。雁门关是万里长城最具代表性的关塞之一,是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其整体规划布局与建造技艺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我们了解、研究中国古代战争史、边塞文化史、古代军事建筑史的最好例证,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
雁门关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就有“得雁门者得天下,失雁门者失中原”之说。周穆王巡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李牧驻守雁门、昭君出塞、隋炀帝“雁门之变”、克用复唐、杨家将戍边抗辽、晋商走西口连通欧亚贸易、抗日战争“雁门关伏击战”……这些推动和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均与雁门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中原汉民族与塞外少数民族的交融地,雁门关在金庸先生笔下亦成为阿朱与萧峰凄美爱情的见证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讲述着三千多年来的沧桑历史和风云际会……
近年来,山西忻州市代县县委、县政府深挖资源禀赋,为积极推动代县全域旅游发展,以代州古城为核心,发挥好雁门关景区龙头带动作用,借助联动力量让代州优秀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走向更加宽阔的公众视野,雁门关景区与代州古城景区加强联动营销,推出了“名关、名城、名将”旅游线路,提高游客“入代、留代”意愿。
参访过程中,张龙教授深深地感受到:在深度推进文旅融合方面,雁门关景区为了丰富景区内容,增强游客游览体验感,景区推出了“通关文牒”打卡集章、“地方戏曲表演”“非遗烙画体验”“骑马骑骆驼体验”等活动,游客在景区内打卡、听戏、骑马、烙画……游览体验感和沉浸感倍增。在宣传方面,景区积极利用线上短视频、直播、全员营销、达人推介、参加各类推介会等方式,使景区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张龙教授并对陕西和山西在新时代下如何发展“秦晋之好”文化品牌合作,提出了独到的建议和策划方案,受到了当地有识之士的认同和赞许。
张龙,文化学者、书法家、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老子故里文化顾问、两汉三国文化推广大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国家广电总局首批全媒体运营师、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书画摄影委员会(西北)国际艺术创作交流中心副主任、西部新闻网总编辑、民盟西安创投总支文化传媒顾问、世界多元文化联盟常务主席、世界国际品牌大会传媒大使、“一带一路”国际日传媒顾问、陕西文旅推广大使、陕西省社科院书画艺术中心特聘研究员、陕西省名人档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书画艺术研究院传媒顾问兼秘书长、陕西省新闻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近年来,张龙的龙书书法亮相大江南北,他为“深圳卫视”题字;为“香港日报”题名;为“三星堆”题词等等;同时为很多社会各界人士题名书法,知名人物郑欣淼、马光远、韩磊、斯琴高娃、杨洪基、李明启、德德玛、刘和刚、陆树铭、成泰燊、贾平凹、张抗抗、高建群、冀福记、贠恩凤、十三狼、王向荣等收藏张龙的书法作品。也先后为长陵、桥陵、司马迁祠、敦煌莫高窟、玉门关、白鹿原影视城、三江源景区、麦积山石窟、晋祠等景区题字;同时为多个大型活动题赠书法作品,其自成一家的“龙书”书法作品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好评。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扩大雁门关景区影响力,擦亮雁门特色文化招牌,景区将以雁门关长城历史遗址遗迹保护利用为基础,以长城边塞文化、家国文化、关隘文化、名人文化及商贸文化为文化内核,适应新兴市场群体及消费需求,通过文化博览、文化研学、文化活化、文化体验、文化演艺及沉浸互动等文旅融合新手段,再现“中华第一关”的关隘雄风。将雁门关打造成为集观光、研学、体验、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边塞风情文化旅游目的地。
雁门关景区是以军事防御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展示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的旅游景区。虽然饱经沧桑,这里仍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战国时期的赵长城、北朝时期的齐长城、明长城,以及围城、关城、瓮城、隘城、兵堡、烽火台、校场、古关道等不同等级、不同用途、不同形制的历史建筑遗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完备、壮观的中国古代边塞军事防御体系,在长城各个关隘中具有特色鲜明、无与伦比的地位。
编辑:武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