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庙之首 皇帝行宫

2023-11-28 10:46:36 来源:山西青年报

图片

  五台山旅游网11月28日消息 菩萨顶位于忻州市台怀镇的灵鹫峰上,是五台山10座黄庙(喇嘛庙)中的首府庙。由于建筑雄伟、金碧辉煌,远看好似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因此人们又称其为“喇嘛宫”。

  菩萨顶初名“真容院”,后被赐名“大文殊寺”。寺庙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这座皇家寺院,欣赏其间的辉煌绚丽。

  黄庙首府

  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的首府庙。1983年,其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菩萨顶坐落在五台山中心区的灵鹫峰上,海拔1797米,因山形酷似印度的灵鹫山而得名。寺庙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原为青庙。清康熙年间,改为黄庙。至嘉庆时,五台山已有黄庙26所,黄衣僧1000余人,菩萨顶统管其他黄庙事务。

  菩萨顶坐北向南,有殿堂房屋121间,石碑8通。平面布局分前、中、后三大部分。前面部分呈上升状态,门前主要建筑有影壁、108级台阶、牌楼、石狮、幡竿等。中间一大部分处于峰巅,为主体建筑,横列三院:中院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为主体建筑,钟鼓楼、配殿、廊房为四翼。东院是大喇嘛方丈院,西院为行宫院。后一部分呈下降状态,由多个庭院组成,主要院落是大锅院,现存建筑及其他文物多为清代遗物。

图片

  天梯石阶

  菩萨顶前有108级台阶,气势宏伟,仿佛一架“天梯”,垂直高度为19.5米,宽5.1米,坡度为50度,用花岗岩条石砌成,规格严整,敦实坚固。两旁是一米多高的砖砌花格栏墙,墙顶部呈波浪状。踏完108级石阶,到达“人天相接处”的最高层,耸立着一座雄伟多姿、绚丽多彩的木牌楼。

  牌楼面宽15米,进深6米,柱高5米,四柱三间,七个楼头,檐下斗拱密设,檐上覆以黄绿两色的琉璃瓦。前后镶嵌着清康熙皇帝御制牌匾,上书“灵峰胜境”。牌匾阳文凸起,蓝底金字,光彩夺目。牌匾正中上方有御印“康熙之宝”。其字骨力强劲,神韵脱俗,为书法艺术之珍品,这座木牌楼堪称“五台山木牌楼之最”。

  等级森严

  菩萨顶的拱形山门位于高台之上,前面围以汉白玉栏杆,栏杆柱头雕寿桃绞龙,中间留有供人上下的踏步。山门上既有石栏杆,又有斜坡兰,旧称“陛”,表示菩萨顶的等级高于其他寺庙。

  大雄宝殿是庙内喇嘛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该院有2株古松、3通绞龙石碑,一通是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御制菩萨顶牌,高4.6米;一通是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御制菩萨顶牌,高5米,一通是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嘉庆皇帝到五台山时所立的清凉山碑记,高4.7米。

  大殿为三开间,面宽13米,进深12.3米。殿基为石砌束腰须弥座,单檐歇山顶,四出廊,前置重檐抱厦,黄琉璃瓦盖顶。殿门口有一副对联,“灵鹫鹫灵灵鹫灵,真容容真真容真”。殿内的佛坛之上,后面横置3座须弥座,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两大弟子分立左右,左右分别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大雄宝殿的前面还供着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

  菩萨顶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都具有浓烈的藏传佛教色彩。文殊殿内的文殊像,与一般佛教寺庙(青庙)内的文殊菩萨像不同,它是按藏传佛教的经典规定制作的:头取旁观势,腰取扭动势,发取散披式,同时身挂璎珞,显得特别活泼、生动。在两侧的墙壁上,还挂着唐卡——绘在布上的藏画。另外,大雄宝殿、文殊殿的柱头上,还挂着桃形小匾,上写梵文咒语。这些,都是藏传佛教寺庙建筑装饰中独有的。

图片

  滴水飞花

  文殊殿是一座典型的宫殿建筑。院内有汉白玉雕的石碑坊,两柱中间架额坊,上刻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坊顶雕“二龙戏珠”。殿建面宽三间,九檩八椽,单檐四阿顶,四出廊。殿顶覆盖黄色的琉璃瓦,正脊中间置铜宝瓶,两端置鸱吻。四条戗脊,前有龙凤、狮子等饰物。这种规格为皇宫专用,菩萨顶文殊殿较皇宫略降一级,只用单数。檐下斗拱密设,檐角高翘。正面隔扇12块,一律雕刻着团龙图案。基座为石砌束腰须弥座,并围以1米高的汉白玉栏杆,前面留有供人上下的踏步,中间的斜坡亦属御路,铺着汉白玉,雕着团龙,两旁为玉阶拾级。

  文殊殿最引人注目的是享誉全国的滴水檐。每年的春夏秋之季,不仅雨天滴水如流,就是晴天、旱天也滴答不断,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大殿四周挂起了一道璀璨的珠帘,呈现出“檐飞花雨阶前落,地涌莲花石上生”的胜景。久而久之,竟然水滴石穿,把大殿四周的石阶和石板穿出了一大圈蜂窝状的小坑,最深的地方有5厘米多。

图片

  铜锅善缘

  在文殊殿的后面,有个小院,主要有存放墓塔的札萨克大堪布名咒塔殿和如今用于学习研究的文殊堂、藏经楼等建筑,一般不对外开放。从文殊殿西侧的角门继续前行,则到达了菩萨顶的后院,这里最大的特点当数大锅院里的“大铜锅”了。因为在重大节日,会向民间施舍粥食,早已声名远播,结缘无数世人。

  这里原本有四口锅,目前除一口放在大雄宝殿西侧,其余三口均在铜锅院的三间南房内。靠东的锅台上安着一铜一铁两口锅,铁锅靠里,铜锅靠外。靠西的锅台上安着一口铜锅,系三口锅中最大的。据资料显示,这口铜锅口沿直径2.04米,高1.15米,锅上铸有“大明万历辛丑孟冬吉日造,五台山旧路岭龙泉寺永远流传,佛金官造”,为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的遗物,系五台山十大奇景之一。

  如此大的锅究竟结了多少善缘,渡化了多少世人?据史料记载,清代鼎盛时,寺内喇嘛达3000多人,可想而知,有多少僧众受此大锅的恩泽。后来,大铜锅主要是用于六月法会等重大活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五台山景区坚持贯彻落实国家文旅产业发展“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和山西省旅游“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总体思路,在创新文旅融合项目上精钻细研,高起点大手笔谋划文化旅游产业,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延伸产业链条,有力补充、延伸和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推动观光休闲向沉浸式、立体化旅游互动体验模式转变,为景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原标题:五台山黄庙之首菩萨顶曾是皇帝行宫

编辑:丁丽娟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