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刹】五台山尊胜寺
五台山旅游网12月13日消息 尊胜寺位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西南50千米处的虒阳岭南坡,为五台山南门道上的巨刹。这里历史上曾经是从南通往台怀镇的主要通道,故有“五峰咽喉”“台山门户”之称。
修建历史
尊胜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据寺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石碑记载:“始创寺曰翠岩山院。”唐仪凤元年(676年),印度高僧佛陀波利前往五台山朝台,路经此寺。唐弘道二年(684年),他携尊胜陀罗尼经再次返台,仍取道虒阳岭,并对原存寺宇进行扩建,称为“善住阁院”。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寺庙重建,改称“真容禅院”。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寺僧在院内建刻尊胜陀罗尼经幢,始称寺院为“尊胜寺”。清同治年间,先后又进行了两次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再次大规模重建,寺内现存的殿宇楼阁多为这一时期所建。2019年10月,尊胜寺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
尊胜寺坐北朝南,依坡而建,占地面积达3.2万平方米。寺区古木参天,建筑瑰丽,殿堂楼阁,形制皆备,各建筑由低向高逐级向上,层层叠叠,布局严谨。中轴线上坐落着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毗卢殿、文殊殿、万藏塔,其余厢房配殿分布于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排列,形成一个庞大规整的建筑群,展现出传统寺庙的建筑格局和形制风貌。各层院落和殿宇之间石阶相连,曲径通幽,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寺内主体建筑结构大致相同,系木结构殿宇,面阔五间,硬山式屋顶,前檐置有抱厦,门窗绘五彩画作,并饰以木雕,以龙为主,飞跃盘旋,千姿百态,具有民国时期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天王殿两侧的砖砌高台上,分别建有钟楼、鼓楼。三大士殿内供有文殊、普贤、观音,故得名。藏经楼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上下两层,面阔三间,进深四椽,设十六明柱,形成环形走廊,东西两侧各建一座十二角阁楼,东名“万缘阁”,西名“三宝楼”,都建于砖砌平台之上。文殊殿内供有五座台顶文殊菩萨像,所以又称“五方文殊殿”。
万藏塔位于寺庙的最高处,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是一座十二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密檐式结构,高约39米,塔身从下至上全部用白灰浆砌筑而成。塔基亦为砖砌,高1.3米,平面呈十二边形,正面开有券门,外观清雅柔和。塔身一至五层中空可登临,每面刻佛龛,内供佛像,六层及以上为实心。一层门楣上镌刻有“万藏塔”铭匾,上有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造题记。塔下砌砖券洞围塔一周,好似围裙,洞内原供有三十三尊护法神。远看万藏塔,端庄厚重,傲然矗立,层檐叠压,衬以蓝天白云,更显奇丽俊秀。
砖雕艺术
尊胜寺砖雕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寺前硕大的砖影壁通长23米,由五幅图案组成,中幅最高,两旁次之,构图层次分明,远观雄伟壮丽。顶部砖雕均为木结构形式的椽袱斗拱,刀工细腻,不显刻痕。中间三壁正中嵌圆形砖雕,图案为“游龙出水”“飞龙腾云”,造型精美,刀法纯熟,线条分明,堪称砖雕艺术之精品。寺门前方有一座砖砌牌楼,楼头为仿木结构,砖雕飞檐,稳固大方。楼门额刻有“五峰咽喉”“清凉化境”,点出了尊胜寺位置的重要性和环境的清静幽雅。
寺内遗存的砖券建筑分上下两层,券洞三间,面宽15米,进深13米,大洞之内有小洞相通,檐口部分均为砖雕构件。此外,在其他建筑物的券口、高墙、墀头、戗角砖面上,也到处都有砖雕花卉、树木、人物故事等。
原标题:五台山尊胜寺
编辑:侯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