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峨眉山里,去看那些被你忽略的风景
我去过金顶,它流光溢彩、腾云驾雾,也走过圣寿万年,它庄严神圣、香火连绵。而今天我要寻的一处地方,它在峨眉山有着它自己独特的一面,想知道是哪里吗,跟我走吧......
看见路牌你可能以为我是要去清音阁,但其实不然,这只是我路过的地方。穿过葱郁的长廊,走进清音阁,四周都被茂盛环抱,这里确实是一个适合静心养神的地方。
看着碧静的湖水,心情也沉淀了一大半,这刚好给我之后要走的路打好了基础,不至于让我沉重的上路。
清音阁想必很多人都来过,在青瓦红身的牛心亭下,就是那经典的“双桥清音”,实在是令人难忘,你还能回忆起它奔流的声音吗?
我们继续走,继续看风景,还有什么能比惬意更能体现我们现在的心情呢!
这里的一切仿佛都留下了时间的印记,道路旁有些斑驳的栏杆,和它身下的潺流的溪水,呼应着从这里经过的脚步声,你能从它们的共鸣中找到轻松愉快的音符。
路过猴区时还是忍不住看了这些小东西两眼,虽然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但是看它们那般无忧无虑的样子,真是把我羡慕了良久。
上蹿下跳、狼吞虎咽的它们肯定不知道烦恼是什么,每天的任务就是嬉耍玩闹。
走过了猴区,景色又回到之前的模样,依旧秀丽,还有不经意出现的小景色,也让人瞬间心旷神怡。
走到这里,你能猜出要去哪里了吗?哪里的山路都是十八弯,峨眉山也不例外,但走的路多了,就麻木不仁了。
穿过写着“洞天首步”的牌坊,看着路边的佛塔、石狮,这些都告诉我们再往上,目的地就快要到了,此时说话的声音都变得小声了许多,而脚步也快了起来。
是的,这里是洪椿坪,也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为什么说它特别呢,你们不要着急,走进去就知道了。
洪椿坪,位于峨眉山皇帽峰下,海拔高度1120米。晋时(公元3世纪)为印度和尚宝掌禅师结茅静修处。宋代建寺,称千佛庵。明代初年(约1369)楚山和尚扩建为大寺,名千佛禅林或千佛禅院。明崇祯4年(公元1631年)德心、锐峰和尚重建。清雍正时,峨云禅师再建。清乾隆43年(公元1779年)毁于火,47年至55年(公元1782~1780年)逐年修复。因寺前原有千年洪椿三株,故称洪椿坪。
来这里的游客一般都比较少,大多数是徒步上山的人经过歇息之处,燃尽的香火等待着下一位有缘之人来重新点上。
走进洪椿坪,你能想到的是什么呢,应该是峨眉山的十景之一的洪椿晓雨吧,那“山行本无雨,苍翠湿人衣”之句就是出至这里。
寺庙里的禅帐系着佛铃,它们等待着微风掠过,才能摇曳出潺潺佛音,这里充满了年代的久远,青苔爬上青瓦,但仍然遮盖不住它的精细雕刻。
区别于其他峨眉山寺庙的第二重殿,在四合院的结构里,你需要走上二楼才能进去。
首殿的楼上还有一颗珍藏的木刻千佛莲灯,它七龙绕柱,镂雕精细,剔透玲珑,巧夺天工,是峨眉山珍贵的佛教文物之一。
走在寺庙里,还会发现横梁之上有这些小小的描图,每幅图上都有一句描绘图片内容的诗句,读起来很有意思。
一个个小故事就好像在诉说着一段段被人遗忘的历史,看的让人意味深长。
而在洪椿坪平日的光景里,我想就应该如同图画里描绘的一般,洞若观火,看透了百态人生。
而其实,在洪椿坪里最特别的一样东西,我并没有给你们说出来,它就是洪椿坪的楹联!文人墨客为什么会对洪椿坪如此倾心,连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曾赐过匾联,还有全山唯一的双百字长联,如果你想知道的话,那就上路去一探究竟吧。
编辑:乔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