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胜景 | 灵岩叠翠,如此美景不可辜负

2022-09-03 09:33:03 来源:峨眉山景区

  五台山旅游网9月3日消息 峨眉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风景资源十分丰富,除“四大自然奇观”之外,还有这些胜景,你知道吗?,本期为大家带来峨眉山胜景——灵岩叠翠。

  灵岩寺遗址位于高桥左侧,距报国寺西南5公里,传为中印度僧人宝掌结茅处,隋唐间创建。曾改名护国光林寺、会福寺。明代是灵岩寺的鼎盛时期,殿宇四十八重,规模宏大,香火极旺。历经数年战乱及年久失修,灵岩寺已全部毁坏。然而在此的灵岩叠翠美景依旧。

古灵岩寺遗址上的残佛

  向北眺望,迎面便是一幅万山重叠的天然图画。近处,青峰绵延起伏,茂林修竹,点缀其间;远处,万佛顶、千佛顶、金顶宛似座巨型翠屏横亘天际,气象雄伟;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轮廓线十分清晰。重重叠叠的波峰,由低至高,由近至远,青青的山色由翠绿到黛青,到灰蓝,到灰白,层层深远开去,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的分界线,层次极为丰富,正如谭钟岳在另一首诗中写的:“灵岩翠秀耸高台,遥望天门跌荡开。”

峨山图说手稿(清:谭钟岳)

  金顶三峰的景色多彩多变。初春时,山麓盛开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春意荡漾;山腰密叶繁枝,如正当盛夏;半山上片片泛黄的树叶,似带秋色;山顶却堆砌残雪,又象尚处在严冬的寒凉里。

  从山下观望峨峰三顶,有几处绝好的地方:在山东麓的连香坝,在低山的会灯寺,在中山的白龙洞古德林;但皆不如在灵岩遗址那样逼近、开阔,可从更深的层次上静观峨眉山另一美妙、奇幻的侧影,欣赏“叠”刚与柔、壮与秀相依互存的美,因而神思飘荡。明人章寓之的《游灵岩寺》道出这种心态:灵岩一径入青苍,雨后昙华隔水香。方外欲偷闲半日,绕廊翻觉觅诗忙。

灵岩叠翠

  明代有名的“嘉州七贤”常住灵岩寺中,唱和不断,佳作累累。这七位诗人,志趣相投,常在寺中诗酒畅怀,受到寺僧的敬重,将其咏灵岩之诗,各选其一,刻石存寺,后称“七贤诗碑”。每石高达3米,宽1米有余,可谓皇然大器。现移置报国寺前凤凰堡上的“古碑林”中。按刻石顺序:

安磬诗

落日西风入化城,万杉回合一溪横。

谁知今夜峨眉月,共坐灵岩听鹤声。

张凤羾诗

峨眉携月下灵岩,烟雨双飞湿醉衫。

一枕空堂啼鸟静,不知何处判仙凡。

徐文华诗

杉外疏钟断续闻,灵岩清晓渡溪云。

苍茫还有看山兴,独立无言到夕曛。

章寓之诗

灵岩一径入青苍,雨后昙花隔水香。

方外欲偷闲半日,绕廓翻为觅诗忙。

王宣诗

远游三月不知还,路入莲溪劫外山。

衲子忽惊双舄飞,木鱼声散落花斑。

程后充诗

青竹塘边白藕花,草鞋到处沓晴沙。

苦吟独倚象王阁,云里芙蓉带紫霞。

彭汝实诗(此碑不存)

来时毒热入秋还,月色钟声客下山。

佳约重来僧舍冷,新诗留作马头删。

  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和切入点描述清晓、夕曛、烟云、夜雨、自色、鹤声、鸟啼、山径、莲溪、藕花、芙蓉......等灵岩的景色,抒发怀才不遇的闲野之情。

  这灵岩景色,何止自身之美。正如明代诗人万安在寺碑铭之中所赞:“峨眉三峰,偏临殿阙,叠叠青翠,森森屏列,袅袅烟云,层层相隔。”

虽然灵岩古寺已成夕阳残照的遗迹

但绚丽的山色却叠翠如故

寺门高大的石坊“祗园觉路”

面对着峨眉三峰巍然而立

干年古榕仍荫被着这古老的净土

弯弯的红莲溪水淙淙地诉说这人世的沧桑

有机会一定来这里

欣赏别样的峨眉山胜景——灵岩叠

编辑:丁丽娟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