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寺庙系列:“广施法雨、化度迷津”广化寺

2020-10-12 17:28:17 来源:今日头条

  广化寺坐落在台怀镇北里许,背靠普寿寺尼众律学院,面迎台怀寺庙群,东面举目就是俏拔秀丽的戴螺顶,北面遥对着金碧辉煌的菩萨顶,发源于北台,东台的清水河,伏在左右两边的低处。广化寺占地9300平方米,是清代道光年间纳不海喇嘛复建。这个坐北向南由低而高,呈四方形的黄庙,建筑得宏阔而大气,庄重而深幽,呈现着清代豪华精巧的建筑特色和黄教寺庙的风格,是一座典型的汉地“喇嘛寺院”。

  广化寺在北魏时就有建筑,但那些陈迹已随风化去。现遗存于后院的,有一个北宋元丰三年(1080)的八角亭阁式石幢塔,可说是广化寺沧桑的历史见证。

  这个高有3米的石塔经幢,通身有青石雕就,下面的束腰须弥坐上,镌有龙,狮,虎,鹿神兽,韵味野出高古。幢身的一面,刻有一部陀罗尼经咒,已被风雨扶疏得依稀可辨。幢身正面,则刻着十个工整的大字:“宋故金坛郎十宫德之塔”,字体似为瘦金书,刚劲有力。这一华美典雅的石幢塔,雕刻得十分考究,若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看,它不失为广化寺至为珍贵的文物遗存。其实它的价值,还从另一个侧面,透射出了五台山文教文化的时代特征。

  天王殿,殿中的四大金刚横眉怒目,威而不怖,韦陀将军神采凛然,儒雅不俗,纵观这里的殿建塑像,透出的是一种雍容大度的气息。

  天王殿之后宽阔的殿院中,便是广化寺的主要建筑大文殊殿,但见两根明柱上镌刻着一副镏金对联:道场遍十方,无人无我;佛法超三界,非色非空。这座殿堂就是历史上的大雄宝殿,殿为三开间,面宽14.5米,进深10米,单檐四阿顶式,顶脊尖尖突起,有着汉藏佛教寺庙建筑交融的鲜明特征。通体看去,古朴典雅,落落大方,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殿内新塑的“三大士”,中间为文殊菩萨,两侧为普贤和观音,三塑像造得精致细腻,面目清丽优美。在这个殿堂中,曾有历史上名响五台山的十六尊者像,每位尊者刻在一块高1米,宽0.5米的石板上,石板为黑底,刻石抹灰,素雅悦目,十六尊者的表情手脚身姿各不相同,成为一绝。

  大雄宝殿,殿为三开间,内供“三世佛,”面宽14.5米,进深10米,单檐四阿顶式,顶脊尖尖突起,有着汉藏佛教寺庙建筑交融的鲜明特征。通体看去,古朴典雅,落落大方,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

  大雄宝殿左右有两座配殿,东面配殿为“伽蓝殿”内供关云长,西面配殿为“护法殿”内供藏传佛教密宗各护法。

  清朝时,广化寺成为章嘉活佛的“五处”之一。当时五台山的黄教,备受清朝诸帝青睐,特别是主持内蒙四十九旗、青海二十九旗教化的章嘉一支黄教,在大清的250多年的岁月中,始终维护了清王朝的政权。因此,累代章嘉活佛尤受帝王们的尊崇,章嘉呼图克图在五台山除驻锡镇海寺外,另划出善财洞、广化寺、普乐院、文殊寺、金岗窟五寺让其管理,故称为佛爷五处广化寺作为其中之一,后院西北角的一棵松树,传说就是二世章嘉所植,还传说就在这株松树下,朝台的乾隆皇帝曾与三世章嘉密切交谈,共商政教大事。

  广化寺从清朝开始,作为佛爷五处之一的一处黄教道场,据说香火十分兴盛,僧人多时达百余人,举办法会,诵经唱念,佛乐浩荡。它作为少数民族僧人理想的安居修行之所,为民族感情的培养和不同文化的交流写下了新的篇章。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