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大圣竹林寺:出家了生死 永不退初心 大和尚为发心出家男众开示(一)

2020-09-16 11:15:51 来源:五台山大圣竹林寺

  2020年9月10日晚,在竹林寺小念佛堂,妙江大和尚为发心出家的男众进行了开示。开示内容如下:

  大和尚为出家男众做开示(一)

  今天,我们过完七月十五了,在过去比丘师父们是一段休息时间,洗洗衣服,拆洗拆洗行李,自己料理料理。过去说,冬夏安居。冬天虽然不安居,过去是打禅七,打念佛七,叫冬参夏学。冬天参禅,夏天学习,叫冬参夏学。我们竹林寺,虽然不像过去那么精进了,可是我们这个道风、学风、生活还是有条不紊,一直在延续。竹林寺自从我来这地方住持,有三十多年了。八八年,九八年,零八年,一八年,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当时我们就是两个人,第一次来是冬至数九那天来的,就打了十个念佛七。后来就不断的从早晚上课,就是我们两个人也是上殿过堂,一直延续到现在。从这个2010年到2015年以后,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早晚上殿是在丈室里头,自己做做功课,自己诵诵经,自己打理打理。

  出家人,如果心存正念,心里头有点活干,就过得很快。我们有啥事要干呢?过去呢,我们来这地方“了生死”。“了”,就是明了,要知道;“了”,不是说是一了百了;“了”,是明了。知道生死是怎么回事。生从何处来,死到何处去,本来面目是谁,就是你自己真正要什么,和佛是平等的。为啥莲池大师讲,来了这寺院里头,除了生死无大事,其他的事,啥事也没有生死事大。过去的祖师大德都是以生死为前提的前提,当下的当下。所以说“除了生死无大事,其他之事好商量。”其他什么事都没有生死大事重要。所以既然我们要出家,就把“生死”放在第一位,把“了生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法华经》里讲“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虽然说起来简单,是因为听得耳熟了,每天就是去念这些东西。“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打三拍,就是打引磬也是这几句话。这说明啥呢?说明这就是万法之源,开佛知见的。这个“若人”不是指人,是十方世界、十方众生、十方诸佛,叫“开静”,给十方诸佛开静。开心,开静,开眼,对我们是给我们开念头。就是“若人欲了之”,“若”就是当下,就是生死的当下。如果人把生死忘了,那就没有根本了。今天我看各位来的时间都很短。所谓“初心不退,成佛有余”,大家刚刚发心,成佛都是有余的,希望大家永远保持这种初心。我们在座的这几个人,岁数蛮高的。出家后受大戒前称为沙弥,沙弥就有这三种:七岁至十三岁,叫驱乌沙弥;十四至十九岁,叫应法沙弥;二十至七十岁,叫名字沙弥。我看我们在座的,来发心的基本上驱乌沙弥年龄段都已经过了,都是在十四岁以上,在社会上也走了一段时间了,不管是泥路也好,窄路也好,都走了。

  这里面最大年龄就是62岁。今天给大家说一下,我们竹林寺和其他地方有点不同。大致是相同,第一个是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又是祖师道场,在我们这里住一天也好,一年也好,一辈子也好,始终坚守就是这么点道风,也要坚守下去。就是个吃饭,睡觉,上上殿,过过堂,这点事情要是能做到,就是自始至终,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要尽形寿。这点事情能做到,我们就出家;如果这点事情都做不到,别说出家了,出门都费劲。刚才也说了,来这个寺院要死心塌地的,来这儿地方是来了生死的,来这儿地方是吃苦耐劳,来这儿地方是为往生极乐世界,是为了安心办道的。而不是在这里当一个过客,把这当一个驿站,来上半年就感觉好长,和过了一辈子一样,来上两年就走了,不想住了;受完戒就成了了不得了……所以一定要放下身心,就和那砖一样,和那基石一样,压在那儿,一直到成佛,不能打妄想,起妄念。如果打妄想,起妄念,就没必要在这里空费时间,该想啥还想啥,该干啥还干啥,你出家前这两年在哪儿我们也不管你,就是既然来到这个寺院了,就要死心塌地,放下身心,把那个凡心放下,把圣念提起来,把妄心放下来,把正念提起来,一心一意出家。(未完待续)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