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竹林寺是因何建成的?与法照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2020-06-10 16:13:44 来源:新浪网

  这里要说的是,从扶持佛教来说,代宗皇帝李豫,也实在不失为一个功德之主,他对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推广功不可没,故而五台山的僧人破例把他作为护法神,塑在了金阁寺大悲殿左侧的佛龛中(同塑的还有道义和尚)。在如今金阁寺的大悲殿中,还可同时看到李豫当时建造的金阁留存至今的两个石柱础,从这两个大气而美观的唐建石柱础上,依稀可看到当时这座皇家寺院的气派和规模。

  且说代宗朝还有一位国师叫法照,这位本土僧人,也来五台山开辟了一处大道场,弘扬他的五会念佛法,成为同德感法师、不空三藏等齐名的高僧。在《清凉山志》中,记载了他五台山开辟道场的故事。

  法照是南岳衡州云峰寺僧人,一次他在盛粥的钵内,忽然看到朵五彩祥云,祥云之中渐渐显出一处胜境,胜境中有一座寺庙额为''大圣竹林寺''。在以后的午斋中,法照又连续看到了五台圣境还有文殊和一万菩萨绕清凉的景象。他便把看到的景象说与众僧,时有嘉延、昙晖两位僧人说:钵内的景象,很像他们去过的五台山。那一年夏天,法照又在东湖东寺的祥云中,看到了阿弥陀佛并文殊等万众菩萨,晚上在寺外,又见到一位梵僧对他说:''法师发愿度无边众生,为什么不去五台山见文殊菩萨呢?你现在即可速去呀!''

  法照遇到奇象后,便持钵向五台山挺进。大历五年(770)四月五日,当他抵达佛光寺时,忽见东北方一道白光引路,遂循光而行,到得一处,眼前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化竹林),林下一弯涧水,涧北石门旁,有善财、难陀二童子相迎。法照跟着童子走进竹林,眼前却是一座大寺满院流渠华树塔巍峨,殿阁宏大,中有宝院,额为''大圣竹林寺和在钵中看到的一模一样。待进入讲堂,顿觉流金溢彩,不是人间气象,但见文殊菩萨在西(普贤菩萨在东),周有一万菩蒈围绕,正在说法。法照忙趋前礼拜说:我一个世间凡夫,知识浅薄,垢障尤深,故而不能显现佛性。我不知道如何修持,才能洞达真见,唯愿菩萨撮其要领,为我开示。”文殊说:''汝今念佛,正是时候,诸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这二门最为重要。我在过去劫中,就是因为观佛、念佛、供佛故,得到今天的种智。''法照拜受又问:''我当如何念佛?''文殊说:''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续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文殊说完,便和普贤分别轻舒金手,为法照摩顶授记并命童子引他至诸菩萨院参礼。法照走到七宝果园,童子给他摘了个碗大的仙桃,法照吃着桃子,觉得甜美无比。正在快意尽兴之时,眼前幻境突然消失,唯有口中桃香犹在。法照身在荒野,想想刚才化境景况,便不由悲从中来,心中七上八下,于是喃喃动嘴,称念阿弥陀佛。继而情不自禁,就在旷野之中大声唱念,一连七日不绝。其音韵忽而低缓悠长,忽而平声和畅,渐到紧处,却是迅雷急雨,五音骤疾,其高低缓急,抑扬顿挫的音律节奏,分为五声。这就是法照始创的”五会念佛'',即融意念观想于声音之中的一大权巧方便法门。

  却说那一日,代宗李豫正在大明宫中焚香静坐,忽觉耳畔法音邈然而来,缭绕不绝。细细分辨,却是有如笙簧吐奏,妙音鸟(西方极乐世界佛鸟,又名伽陵频伽鸟)鸣转,又如流溪山泉,琤琮妙响其音韵节奏优美无比,直听得这位帝王浑身舒服。代宗从禅境中脱出后,便命人即刻前往五台山查看。使者来到竹林岭,见到旷野之中,有一位身着破烂僧衣的和尚,举止怪异,尘垢满面,正游走于山林间对天鸣唱。使者回到京都,便将法照感通大圣的事说了一遍,代宗听了大喜,便召法照人京,敕封为国师,命他在文殊显圣处,兴建大圣竹林寺,以弘扬五会法音。

  法照在五台山的故事,远没有完结,据说他在竹林寺感通菩萨后,四月八日入住华严寺,又偕同50多名僧人同礼金刚窟。在金刚窟前念佛时,再一次看到了文殊、普贤和一万菩萨,还看到了同佛菩萨一起居住的佛陀波利。晚上,他还看到华严寺东出现了五大圣灯,法照即念咒言,将灯依次分为百千,照亮半山。他还又两见梵僧,劝他宣说五台山所见灵异。又游金刚窟闻钟声,又在东台见了五色云中的文殊菩萨,以后才在化竹林处建了竹林寺。

  历史上的法照大师,年青时就对五台山的慧远法师相当崇拜,于是他由东吴至庐山,礼谒慧远遗迹,结西方念佛道场、修不念佛三昧。一日坐禅入定,他在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前,立着一个身穿俗世衣服的侍者,阿弥陀佛告诉他说,侍者就是衡山弘化净土的承远。原来,被尊为净土三祖的承远,以佛教的中道般若思想,在衡山弘化度人,名公权贵、草野之人争相礼拜,弟子达万余人,时人称为弥陀和尚。法照后来即去衡山,师从承远修习弥陀戒定。大历五年(770),他在南岳弥陀台般若道场念佛,眼前忽见一道金桥,须臾通达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微笑着对他说:''我有妙法,一件无价梵音五会念佛法门,今传授与你,正兴彼处五浊恶世。''

  法照既得阿弥陀佛传授,后又以《大无量寿经》中清风吹宝发出的五种声音,创立了五会念佛法。这五会的前四会,分别以平声缓念(平声入),平上声缓念(极妙演清音),非缓非急念(盘旋如奏乐),渐急念(要期用力吟),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五会则为急念''阿弥陀佛''四字。这样组合的五会念佛法,就出现了高低缓急的音韵节奏,这种音韵节奏有助于修持者摄心一念,并产生愉悦妙乐的感觉。故可说五会念佛法,绝非音乐而妙似音乐,对净土念佛法门,有着深入体验和研究的法照大师,发明五会念佛法,自有他的道理。净土念佛自慧远以来,五台山又有净土大师昙鸾。以后经过昙鸾的弟子道绰(昙鸾道绰因行化于北方,故未大传),道绰的弟子善导,净士教的思想理论体系已臻完善。法照的五会念佛法,显然继承了慧日派(慧日、承远)的净土思想,又吸纳了昙鸾本愿力说,道绰的并行观想念佛和持名念佛,善导的时教相应论和起行作业等思想。又主张禅教净戒并行、福慧双修等多种法门,而重点突出五会唱念,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故后人称他为''五会法师''。法照大师在五台山开辟了净土道场,弘扬他创立的五会念佛法,后来又到并州弘扬,代宗之子德宗闻听,专门遣使迎入长安,令集500僧尼宣唱,遂使五台山的五会法音和佛乐,一齐传人宫廷。一时间宫廷内外佛音浩荡,五会唱念传遍大江南北,法照大师也因此名响全国。

  法照大师在五台山五会念佛的故事,当有虚拟成份,特别是关于佛菩萨对他的多次指点,其目的自然是借文殊菩萨的名分,来推行他的五会念佛法。但不可否认,法照大师确有''为诸众生''、''无一自利''的菩萨宏愿。在推广五会念佛中,法照唯恐大家不相信他的教化,又是赌咒发誓(说念佛不生彼国,自己愿意代为长处阿鼻地狱,受苦无穷),又要给大家做保证(愿以此身为念佛保证),又要给大家当守护(说修习时若有诸难来扰,称念法照名字即来卫护)甚至不惜以自身作赌押,真可说是良心苦口,费尽了心思。可见僧人的宗教情志,有时也是动人的。不容忽视的是,法照大师在五台山,少说也在了二三十年,他在贞元十四年(798)兴建的竹林寺,有律院、库院、华严院、阁院、佛殿院和念佛的般若道场。寺中还有当时全国仅有两座戒坛之一的万圣白玉戒坛(另一处在嵩山,当时在五台山和嵩山受戒,才能成为正式僧人)。在法照大师的苦心经营下,该寺不仅规模宏大,庄严绮丽,而且仪规尽善,声誉隆盛。以至在半个世纪后,日本圆仁慈觉大师入唐求法,首选该寺进行了重点考察,并将五会念佛法传入日本。1942年,日本僧人上阪泰山,在竹林寺正殿前,为圆仁慈觉大师立了一块纪念碑,使这座古刹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法照大师的功绩,是不应磨灭的。正是:

  暮鼓晨钟声声入耳,苦口劝善句句铭心。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