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普安寺

2020-06-17 17:06:50 来源:五台山云数据旅游网

  普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境内,清水河畔,南台明月池南,交通主干道旁。背靠龙凤山,面迎笔架山,坐东朝西呈前低后高形,清水河从山门经过,南北两个自然生成的呈仰天大佛状山包似两个天然的屏障,左右环护,将寺址围成宝盆状,藏风聚气、地灵人杰是五台山景区的一座著名古刹。

  五台山佛教文化史书《清凉山誌》记载:普安寺始建于公元475年、北魏孝文帝时,为观世音在中华大地弘法的最初庭院,观音思想、观音文化、观音法益就是从这里传遍了中华大地、造福众生的。被佛家指认为“观音祖庭”,享有“平安福德宗寺”之美誉。

  普安寺原名静音寺,后因普庵祖师来此护法而更为现名。普安寺历代香火旺盛,经声不绝,钟鼓绕夜,呈现庄严殊胜的肃穆气氛。普安寺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分别于宋代、明代、元代、清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一千年来、中国历代高僧大德均来此参访、护法、弘法,正悟观音思想和观音法益。“八地菩萨”普庵祖师曾专程来此证法、护法、弘法,并留有“白马请普庵”之美传。

  国外高僧大德也纷踏至来、证悟佛法。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即公元916年,日本高僧慧锷大师久幕东土观音菩萨,于是到中华佛教圣地五台山朝拜观音菩萨,并自观音道场--普安寺尊请玉石观音欲东渡回日本,当到普陀山时,本来风平浪静的海面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船不能行,如此三日。慧锷感知观音不肯去、遂发愿建寺供奉观音菩萨,民众称为“不肯去观音院”(即后来的普济寺),慧锷从此再未返回日本、成了普陀山第一代开山祖师。

  普安寺因其观音祖庭的特殊地位和殊胜法益而驰名中外、信誉四海。在这里流传的“玉树金舍”、“二灵显圣”、“观音化现”等趣闻轶事经久不衰、沁人心田!经佛家指认,普安寺享有“中华观音祖庭”和“平安福德宗寺”之盛誉。

  解放后,文化大革命期间,普安寺不幸被夷为平地,至今仍未得到恢复修缮。令无数慕名前来朝拜的海内外弟子唏嘘叹息,令无数观音弟子伤感涕泣。“五台三宝”之一的现任本寺住持上万下宏法师发心重建祖庭,恢复观音道场,重现千年殊胜法益带领汇顿、汇智两位子弟节衣宿食、全心投入,并号召海内外佛弟子、社会贤达参与护法、协进弘法、共沐佛光、共享法益。

  佛家认为,五台山是观音菩萨的故乡,真正的祖庭就在普安寺。那尊供奉在南海的观音又何尝不昼夜思念他的故乡,要么,怎能有一位倒座的观音呢?法师上受佛菩萨之意、敬邀有缘善信秉佛菩萨之道及无尽众生之喜,重建观音祖庭。

编辑:郭文婧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