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仙山,闪烁在五台圣境的文化碎片

2020-06-10 16:40:09 来源:今日头条

  梵仙山,高居五台山台怀镇核心景区的西南方向。与菩萨顶、黛螺顶、寿宁寺、大白塔构成一个椭圆形状,且呈现出东南西北中台内五峰之势,蕴含了五台五峰之意,历史上称为“台内五峰。”这里海拔一千八百米,是台怀盆地的一个著名景观,也是中台二十一处灵迹之一。

  梵仙山集中了佛道两教的优秀文化成份,体现了中华文化兼融并蓄与广纳外化的博大精深,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梵仙山供奉的佛教、道教塑像,各具特色。既有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又有慈悲为怀的观音菩萨,还有民间信仰的大仙。而这里呈洞状的主殿内供奉的仙神,却是人们常说的“狐仙。”

  “狐仙”的传说已经年久,在当地百姓中更是妇孺皆知,很多典故耳熟能详。

  《清凉山志》记载:“昔有五百仙人,饵菊成道”,有寺名为“灵隐寺”。寺内现有建筑均为清代遗存,证实了梵仙山明末清初的建筑历史。

  也因为梵仙山位置特殊,高居一隅,历史上多有高僧大德在此禅生修习,尤其是方家信士来此拜仙求签,很多人文雅士竞相登临揽胜,体悟多元文化的妙趣风情。明代著名诗人秋崖、玄觉先后登高梵仙寺,留下了不少诗词佳作。

  山头紫气日长存,

  上有仙人汗漫游;

  饵菊换教风骨异,

  白云影里去悠悠。

  诗人的所悟体现了梵仙山紫气萦绕、仙乡幻境的奇妙景象。

  九十年代初,果明法师登上梵仙山,拜清圆老和尚为师。他随师学佛,保护文物,开始了捍卫佛道儒文化圣境的人生之旅。

  三十多年间,果明谨记师傅嘱托,念佛先修心,已善为根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认真研究文物保护,努力修缮寺院。尤其是在山顶长期缺水的情况下,坚持给寺庙从山脚往山上背水十五载,解决了游客信众登顶后无水饮用的困难。直至二零一零年,在他任住持后,才筹资凿井,彻底解决了饮用与消防水源。

  果明法师虽望在家时读书不多,但出家以后由于深入经藏,体悟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修缮寺庙的同时,注重了这里的文化重建,努力挖掘梵仙山文化传承根脉,进一步理清形成三教一体文化格局的历史原因。他希望这里成为一处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无限魅力的人文圣境。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