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五台山风景区:梵仙山

2022-02-26 17:15:13 来源:网络整理

  站在殊像寺山门口,举目眺望,一座突兀的山峰仿佛一位翩翩仙人伫立眼前。山顶的寺庙极似仙人高昂的头,山腰郁郁葱葱的松柏好像仙人的锦绣衣装,从山脚到山顶朝圣观光者踩出的便道,则宛若仙人敞开的襟怀,这山叫梵仙山,是五台山中台顶众多胜景灵迹之一。

  欲登梵仙山,出殊像寺牌坊,过万水泉小亭,稍往右拐便踏上一条云梯般的山道。无论春夏秋冬,你只要登临,就会觉得举步登高,浑身漫汗。走乏了,可在山问小息,吸一口微微山风,便感神清气爽。放眼望,从鸿门岩盘桓而过的那条水泥公路婉蜒曲折,像一条银灰色的玉带飘入台怀镇;清澈明净的清水河缓缓流去,直到看不见的尽头。再往上登,台怀景观皆可人目。大白塔在红墙绿树辉映下直插云端,黛螺顶、菩萨顶、寿宁寺与梵仙山遥遥相对,恰似四位端坐的高僧向着大白塔频频对拜,祈祷众生安宁。那台内景象,自有情趣,寺宇梵宫,错落有致,苍松翠柏,交相掩映,钟鼓声声,梵音阵阵,浓淡相宜,静中有动,宛若一幅出自大手笔的神奇画卷:再把目光放开去,沟口尽头,白云生处的缕缕青烟里,灰瓦白墙的农舍依稀可见.远山近梁田林交织,牧坡上牛羊成群,放牧人清脆的鞭声不时响起,再伴以粗犷宏亮的山歌和或高或低的鸟鸣,简直使人如入仙境。

  但更美的景象只有上到梵仙山顶才能见到。在山顶观景.春夏秋冬各有不同。春来,当周围山脚一片新绿的时候,山顶却是一片雪白=你如果带着相机,一定会拍得一幅色彩分明的杰作=入夏,炎热难挡,你离开喧嚣的城市,喝几口清冽冽的般若泉水,健步登上梵仙山顶,任凭山风梳抚,心中烦闷顿消,使会体味到什么叫超凡脱俗,以至会笑那一个个凡夫,究竟在做着怎样蠢笨的事体:到了秋天,这里则是满山红叶。红叶与道道红墙相衬,松柏亦更显苍劲。即便是想象力并不丰富的人,也会想得到这画卷是何等瑰丽。冬季,若是雪后登梵仙山,呈现在眼前的是处处银装素裹,处处静谧神奇。再看山顶的古寺苍松,你便会想起明代沙门秋崖写的诗来:

  爱玩吾家紫府山,

  溪云老树共僧闲,

  乾坤漫说蓬莱异,

  闻者虽多达者难。

  山顶的寺庙名“灵应寺”,坐东向西,红墙碧瓦,占地约一亩。庙呈四合形,布置简洁,院内苍松挺立,香烟缭绕,主殿供大仙。这里海拔高度为一千九百米,庙里的和尚终年在此修道住持。

  出了寺庙往左拐,有一处开阔平坦的地方,人称“南天门”。历史上,这里每年都要举办放“乐马”大会,吸引了无数的朝圣观光者,每逢七月初一这一天,人们把红、白、蓝、黄、绿五种颜色的纸剪成小块上面印着马驮元宝的图案一一这种印着图案的纸就叫“乐马”,然后站在南天门,把这纸片抛向空中。如果五张都飞了起来,意味着福气上升,时来运转;如果都飞不起来,表示灾难临头,时恶命危;如果只飞起两三张,则表示不凶不吉。对于凶吉则不必担扰,有身被袈裟的僧众前来念经诵法,无论吉凶,都要祝福祈祷一番,使有福气者早日成功,让有灾难者消灾免难。

  其实,这个梵仙山原本是道家场所。相传,古时候有位朝山的人,千里迢迢到五台山参拜,不知走了多少时日,好不容易走到了梵仙山脚下。这时已是深夜,他左找右找,找不到一个住处。忽然,他发现一处灯光,便走了过去,见果然是一户人家,就叫起门来。

  不一会儿,门开了。朝山人低首合掌道:“我是行路之人,如今天色已晚,想借贵府一宿,不知可否?”

  迎接他的是一位白须老翁,主人含笑作答: “相公请进吧!”朝山人便跟着进到了屋里。 朝山人吃过饭,正要入睡,却又进来一个花枝招展的女子。那女子妖艳漂亮,朝山人当即没了主张?那女子却倒大方j走到朝山人面前问: “不知相公要去何方?”

  朝山人也不敢看那女子,只管低了头答道: “本人要去五台山,不知还有多远?”

  那女子扭着膘肢走近他,甜甜地说:“五台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说着便动起手脚来。

  朝山人本是行善之人,急忙连声念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女子口中也念念有词:“修了道,信了教,不羞不躁就悟了……”说着便离开了他。

  第二天清晨,朝山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原来头枕一块顽石,身在密林深处。这事儿传开后,人们都说那女子是千年狐狸修成的,此事发生在梵仙山脚下,就在山上修建了一座狐仙庙。再后来,五台山成了佛教圣地,狐仙庙就取名“灵应寺”,由和尚住持念佛。

  登上梵仙山,我们被那秀丽的山光水色所吸引,被那神奇 的佛国境界所陶醉。返下山的时候,我们更为这神秘稀奇的宗教文化而沉思。游山玩水之余,我们不免再三解读一处山的名字,一座寺的更选,这梵仙山就深深地铭刻着佛道相争的印记。据传,这里原叫j“饭仙山”,为道教所占。佛教独占五台山后,便改称“梵仙山”。而道教自然不会轻易退让。两者相争的结果,便是合二为一或兼容并蓄,于是梵宫之内仙人独存,就有了这座山和这座庙。明代诗人玄觉游历此山后写道:

  山头紫气日长存,

  上有仙人汗漫游,

  饵菊换教风骨异,

  白云影里去悠悠。

  大自然造就了这神奇的山体。先人们在山体上写就I一篇神奇的杰作。山光水色依旧,由此而滋生的文化却会一代代传扬开去,成为一笔民族的精神财富。

编辑:石磊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