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五台山,简直就是修了七辈子的福报!

2020-06-09 18:29:19 来源:悦读微世界

  五台山的黛螺顶原名又叫做大螺顶,它的建筑是明代的,黛螺顶位于五方文殊菩萨像是的一殿,信众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为”小朝台”。黛螺顶的后殿大雄宝殿前,今天有一松一柏,柏树在南边,围粗一丈,挺拔的屹立在门前,高度直插蓝天。曾经乾隆皇帝还为这里写诗“阶下千年不老松”,这颗树也见证了黛螺顶的发展历史。

  寺内的门后还有两块石碑,一块立于明万历二十年仲秋,上书“五台山重建佛顶庵碑记”还有另一块是立于康熙年间,上书“青峰顶造像建亭记",对黛螺顶有非常详细的记述,上面有对于黛螺顶名字的演变以及在明成化年的重建,都非常详细的记载。

  虽然黛螺顶的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是够高危的了,要想登顶,绝非举足之劳。所以攀登之前,有必要按自身条件从三条途径中首选其一。要步行,右有新路,左有古道。新路,系1991年修,全长108米,净宽2.2米,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起名叫"大智路"。关于这路名和台阶的级数,都与佛教常识有点关联。这里的建筑也是非常严谨,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

  其中的天王殿供奉的是弥陀菩萨,后面是韦陀菩萨,左右分别为四大天王,进入寺庙,一座六角重檐攒尖顶的建筑进入眼帘,匾额上写的是旃檀殿,此殿分为上下两层,二层匾额写的是“调御大夫”,内为一室,周边有回廊,殿内还供奉着旃檀佛,手结说法印,这就是这座寺庙别具一格的建筑。

  黛螺顶的上山路途方式有很多,第一种就是乘坐观光车,直接就到了黛螺顶的脚下,沿着台阶道路登山到达黛螺顶,而且这条道路也被称为“大智路”,一共有1000个台阶,这一段差不多要耗时一个小时左右,根据自己的体力自行选择。1080级台阶是"十界"各有"百八"之意。十届,也称六凡四圣。佛教将佛与众生分为10大类,总称为十界。十界各有"百八",合起来就是1080,其中包括"百八烦恼"等等。据僧人们讲,走在大智路上,踏1080级台阶,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逢凶化吉,一生平顺。此路是由台湾高雄宏法寺住持开证法师捐款50万元人民币,由山西省宗教局和省佛教协会等有关部门支持修建的。走这条路比较近,但直上直下,对于年老体弱的游客来讲走起来比较费劲。

  有人常说“不登黛螺顶,就不算到五台山”这里供奉着的文殊菩萨是每一个信徒都要必去的地方。所以有人说,来到五台山,简直就是修了七辈子的福报啊!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