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五台山 | 寺庙简介——宝华寺

2024-01-09 16:51:41 来源: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五台山旅游网1月9日消息 宝华寺位于北台顶下,紫霞谷中。紫霞谷北依北台,西屏灵鹫峰,东临华严岭,三面环山,绿树葱茏,谷中溪流缓缓流动,环境静谧清幽。清晨,黄昏,谷中常有紫气升腾,烟雾缭绕,故称为紫霞谷,俗称北台沟,谷中原有寺庙数座,现仅存宝华寺。

  宝华寺原名杂花庵,为明代建筑,僧人正参修建。康熙五十年(1711年)清修禅师重修。乾隆年间,黄教派山僧格隆尊追仿照尼泊尔“掐荣卡笑”建一藏式法塔。清光绪年间,改称宝华寺。原建造的殿宇早已坍塌,现在的寺宇是演林法师于1986年新建的。

  寺院坐北向南,中轴线上建殿三层,前建天王殿,面宽3间,单檐歇山顶,门眼上方高悬“宝华寺”牌匾。殿内正面塑弥勒佛,弥勒佛背后为韦驼菩萨。殿两壁塑有四大天王。两旁建有钟、鼓两楼。钟楼内悬挂新铸大钟一口,高约两米,重达万斤,是五台山少有的几口大钟之一。

  文殊殿面宽3间,单檐硬山顶,殿内正面供奉的是汉白玉雕刻的文殊、观音立像,并置于玻璃龛内,显得庄重肃穆。

  大雄宝殿面宽25米,进深14米,单檐硬山顶,顶覆黄色玻璃瓦,雍容华贵,金光灿烂。殿中塑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边塑有十八罗汉、韦驮、关羽,遥遥相对,忠心耿耿护着三世佛。殿内塑像皆为汉白玉雕刻,洁白晶莹,身姿匀称,眉目清秀,雕刻技术较佳,大雄宝殿两侧,北有念佛堂,南有五观堂,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大雄宝殿前有两个小石狮,经专家认定,为明代遗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出天王殿,院内有一座很有名气的佛塔,称燃灯佛母塔。塔为覆钵体,高8米,石彻塔基,四角须弥座,边长6米,高2米,束腰四方雕龙、象、马、牛、狮、羊等动物图形和轮、螺、伞、盖、花、鱼、盘等佛八宝器物图案。砖砌覆钵之上,置13层4角相轮,层层缩小,高而尖细。相轮之上,又覆以圆形华盖、仰月、寿 桃等。塔建造型新颖。燃灯佛母塔,又名西藏飞来塔,传说塔基在西藏,塔身在青海西宁塔儿寺,塔顶则飞来五台山塔儿沟。

  多年以前,塔儿沟仅住着十来户人家,有一年夏天,风清日朗,塔儿沟突然来了一名疯和尚,逐户敲门,不讨吃的更不讨水喝,说的只是一句话:“快跑!快跑!今天有塔飞来,迟了就来不及啦。”村民们一时被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看和尚疯疯癫癫,都笑了笑不予理之。再说等和尚敲完门回头一看,竟没有一人有走的意思,还是各做各的,根本没有拿他的话当回事,和尚越看越着急,猛然间看到街上有一小孩正在玩耍,跑过去抱走小孩便飞奔而去,小孩被这突如其来举动吓得大哭,哭声惊动了左邻右舍,全村人赶紧放下手中话,拼命来追疯和尚,边追边喊,一口气追出几里地,追到阳坡道时,疯和尚却坐下休息,当人们来到疯和尚面前正要打他时,霎那间狂风大起,天昏地暗,沙土飞扬,弄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人们被震得目瞪口呆,转眼间,风停云散,太阳又照在了山顶上,燃灯佛母塔上有了塔尖,村里房舍全被震塌了。人们这才明白和尚不是偷孩子,而是要救全村人的命啊!事情明白后,想向和尚说声谢谢时,和尚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村里人顿悟,那圣者一定是文殊菩萨化身。为感谢疯和尚,故事便一代接一代流传下来。

  后来,为了防止塔尖再次飞到别的地方,人们就在殿里用楠木雕塑了一尊文殊菩萨,认为这样就能保住塔尖不在飞走。因为塔尖是从西藏飞来的,所以人们就把燃灯佛母塔叫做西藏飞来塔。这个民间传说,证明了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也是多民族团结之象征。

  寺外有一泓清澈见底的山溪,潺潺流动,淙淙有声,水草嫩绿,游鱼浮动。红嘴寒鸦于空中,悠闲自得,鸣声清脆。时有野鸡飞来喝水,惊得鱼儿在水中划出无数美丽的波纹。

  宝华寺可谓是一处集民族文化与僧家道场为一体的梵宫宝地,更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旅游观光圣境。

编辑:丁丽娟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