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静法师:佛教的平等观

2017-03-05 19:17:36 来源:

佛教的平等观令人产生好奇心理,也常常容易被误解、误用。

 

 

 

五台山善住寺主持仁静法师阐述佛教的平等观。


佛教所言的平等,实际是一个宗教概念,与西方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人权平等”在性质、内容上有着根本的区别。


第一点:大乘佛教所言的平等,一定是“众生平等” (众生指人和动物,通常又特指动物),不仅人与人之间平等,动物(众生)和人也是平等的。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回到佛教的核心教理:三世“轮回说”,在前世、现世、来世之间,生命永恒地在轮回转世,众生(动物)会变成人,就是说人也可能变成动物。人和众生本是兄弟,因此佛教禁止杀生。


第二点:大乘佛教所言的平等,是“善恶”、“报应”的平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第三点:大乘佛教所言的平等,是“佛性” 的平等。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机会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大乘佛教说即使是坏蛋,也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为“众生平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动物)都可以成佛。

 

 


 

所以说大乘佛教的平等,并非启蒙思想家的“人人生来平等”。大乘佛教的平等有几层含义:1、轮回观念中的“现世、来世之间”,“过程平等”,强调的是未来(等于是承认现世是痛苦、烦恼,是不平等的)2、佛性平等,终生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坏人改过从善也可以成佛3、众生平等,人和众生(动物)本是兄弟,禁止杀生。4、以上所讲的,仅仅是大乘佛教(“中国化”了的佛教)的所言的平等,并非完全适用于其他佛教宗派,小乘佛教并不承认“人人都可以成佛”。

编辑:郭文婧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