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善缘慈善基金会应县行:走进随来圆孤儿院 让公益承载更多希望
山西善缘慈善基金会走进应县:触动心灵的是这些孩子们
本网讯(王晋文)山西朔州应县南寺住持释超育抱起一名男孩介绍说,这个孩子有残疾,一年前被父母放在了南寺随来圆孤儿院门口。“这个孩子很听话,也很懂事。”释超育12年来坚持收养遗弃儿童,迄今已收养了44个孩子。
超育法师和孩子们
山西善缘慈善基金会:帮扶最需要的孩子们
2019年1月18日上午,由山西省善缘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闫红,忻州新联会常务理事、五台山站长王晋文带队一行20余名爱心人士来到山西朔州应县南寺,为44名孩子们送上了暖心的衣服、棉鞋以及米面油等爱心物资。
爱心物资
爱心人士为孩子们发放爱心物资
 
在穿上保暖衣服后一名孩子高兴地说:“谢谢你!这是我最漂亮的衣服。”另外一名孩子怀抱新衣服爱不释手:“过年的时候我才舍得穿新衣服!穿旧了就没有了。”
“谢谢阿姨叔叔”,“留下来吃饭吧”,“你们还来吗?”,“等长大了我也给你买衣服穿……”听到孩子们天真的话语,在场的爱心人士们莫名的鼻子一酸,又是感动又是心疼。是因为不舍,也是因为悲伤。真的!你只有接触了,才会知道那份刻骨铭心,真的因为经历了,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福。当你亲眼目睹了这些残疾儿童时,你心里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语的酸楚。虽然我们没有太大的能力去救助这些孩子,但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次捐赠活动,基金会人士多次被这些残疾儿童们所触动,孩子们,给了他们太多的心痛与感动。
远在太原的山西省善缘慈善基金会会长李洋通过观看现场视频后表示,日后将再次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书包、课本、课外读物及所需的物品,并承诺会一直支持下去。
释超育:12年来坚持收养遗弃儿童,把他们当亲生孩子
走进南寺随来圆孤儿院,一排简易的平房特别显眼,院内几个孩子在开心地玩耍,平房一侧上面晾着孩子们几件大小不一的衣物。得知基金会的人要来,一大早释超育就站在院内等候着。释超育介绍,这群活泼的孩子都有诸如唇腭裂、脑瘫、智力障碍等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已经一起生活了十多个年头了。
孩子们的书房也特别简陋,但干干净净的。看到这么多的陌生人,许多孩子们流露出害羞的表情,书房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奖状,乍一看就像是间简陋的幼儿园教室。
据了解,在释超育收养的44个孩子里,最小的八个月,最大的14岁。随来圆孤儿院,孩子的生日有些是收养时随父母给孩子提供的准确生日过,无法得知具体生日的按照进入大家庭的那天来过,释超育以孩子们的年龄大小排序,视如己出。十几年的悉心照顾,每一个孩子都对释超育有了感情。面对爱心人士询问你的家在哪里时,孩子们会高兴地说,这里就是我的家!
爱心访谈
十二年的时间里,释超育无偿收养了许多的孤残儿童,目前在的有44个。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释超育与基金会爱心人士交流的并不多,更多的时间是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教这些孩子们读书,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用慈父般的爱心浇灌着那些残缺的童心,使这些孩子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生病输液的孩子
释超育告诉基金会人士,每当见到那些无人收养的残疾孩子时,我的眼圈就发红、咽喉不停地上下抖动,眼泪簌簌地往下流,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也许是天生的人性关爱、也许是作为出家人的慈悲为怀,释超育今生注定与那些孩子们有缘。
暖心一幕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更难得的是在自己没条件做好事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坚持与坚守。释超育十几年义务收留教育残疾儿童的行为,用行动演绎了道德模范的生命价值和道义在肩,大爱无痕的品格。在许多人看来一些名人富商从事慈善是求名求利,而释超育做好事简直有点“傻”、不可思议。释超育的“家”并不富裕,也没有存款。为了收留这些孩子们,释超育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做饭、洗衣、收拾屋子,从早到晚为这些孩子们忙个不停。
接力续航 爱心人士捐款万余元
得知山西省善缘慈善基金会赴应县南寺后,忻州工作的曹女士希望一同前往。“南寺随来圆孤儿院的确需要资助,以前我们去过,法师也特别慈善和蔼。这次借你们的顺风车,我和姐妹们也想为孩子们做些公益。”曹女士向基金会人员介绍说。
 
爱心人士及南寺人员合影
在南寺随来圆孤儿院,通过基金会人员的见证,曹女士亲自将11000元现金交到释超育手里,同时希望这些微薄之力能给孩子们解决一些燃眉之急。释超育代表44名孩子向曹女士及其姐妹们表达了谢意并说“你们帮助了我以及这些孩子们,把曙光和希望带到了我们身边,你们的爱心让这些孩子们感到了温暖,我希望在你们的帮助下这些孩子们将来能够破茧而出,羽化为蝶。”
后记:山西省善缘慈善基金会是由山西省民政厅于2018年5月3日批准设立,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属非营利性慈善公益组织。基金会的工作重点是:在五台山地区组织开展资助贫困学生及儿童帮扶孤寡人、特困老人山地车辆救援、救灾援助参与公益环保活动资助贫困县扶贫产业老龄事业发展等公益慈善活动。成立“善缘慈善基金”旨在倡导“人人参与慈善,增强慈善意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有缘人。
编辑:刘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