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破色相 《楞严经》破空相 方显《心经》

2020-09-24 17:40:03 来源:网易新闻

  人们常说:“《金刚经》破色相,《楞严经》破空相,方显《心经》。”在佛教的语境里,“色”指代世间一切存在的实体,“空”指真空的本体,也指幻象,“相”的含义更宏大,指人心中的执念。所以,《金刚经》看世界,《楞严经》看自己。那这几部经书又都是谁写的,怎么流传进中国的呢?

  《楞严经》还没有传入中国之前,其盛名先至。因在隋朝(581—617年)时,有位梵僧见智者大师(天台宗的创始人)所立三观,认为与天竺的《楞严经》意旨极相符合,于是智者即日日向西遥拜,祈求此经能早日传来中国,不料一拜便是十八年,始终无缘得遇。一百多年后,此经终于在唐朝时传入中国。

  原来这部《楞严经》当时在天竺是属于国宝,是龙树菩萨到龙宫去取出来的一部经典,所以视作稀世奇珍,禁传国外。本经的译者般剌密谛法师后来曾想把它流传到外国去,尤其是具有高深文化的中国,但初次被边关官员查获,带不出来;随后他想出另一个办法,就是用最柔细的白毡,把经写好,用蜡封妥,割臂潜藏皮下,及创口平复,再携出国,等到到达中国广东省,才和被贬的丞相房融相遇,接下来就被房相请到寺中,翻译这部经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这部经书流入过程不困难,可是本经有六种译本,其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心经》的传入据说就是唐僧,也就是玄奘法师,在阅读经书时,对有些语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经。后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唯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涂药。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为感谢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唯有一部经书,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一共260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师便记在心内,后来把它译出来。现在教界流传最广的,便是玄奘法师的译本。

  那位老和尚又是什么人呢?有人说他是观音菩萨,也有人说是鸟窠和尚。为什么叫鸟窠呢?他在树上搭个小篷,像鸟窝一样,住在树上,生活多简单!那时白居易是杭州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遇到鸟窠和尚,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教?鸟窠和尚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听了哈哈大笑,这些话三岁小孩都会说。鸟窠和尚回答:“三岁小孩虽能说,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听了之后,想想很有道理。

  现在都在说我们处于的时代就是末法年代,人们开始不懂真正的佛法,不相信佛法,信仰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我们也要相信,只要坚持,“信、解、行、证”,即使无佛出世,我们也能心中有佛。

编辑:凌紫涵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