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一句经文 让你破迷开悟!

2023-02-13 09:54:59 来源:金玉满堂万福园

  五台山旅游网2月13日消息 憨山大师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可见《楞严经》无法不备,无机不摄,乃是一代法门的精髓。

  《楞严经》内容丰富,被誉为“小三藏”,各个宗派都可以在本经中找到呼应处。

  在汉传八宗之中,《楞严经》与禅宗最为密切,太虚大师也说过:“若以《楞严经》全部脉络义理观察, 明理、修行、证果,仍以属禅宗最为确切”。

  历史上有多位禅师是因《楞严经》而悟道,也有很多禅师在接引后学的过程中,大量引用《楞严经》,因此才有“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之说法。

  如唐代玄沙备、宋代上方遇安、明代破山海明以及憨山等等。

  《楞严经》:“开眼见明,闭眼见暗,所见不同,见性不变” 。

  世人大多数以为,只有明时才有见,暗时则无见,殊不知暗时,亦会见到暗相,这明暗虽有殊,但见性一定不能变。

  是明是暗皆因心而起,如同善恶一样,即使人们肉眼看到的不同,但善良的人心中所见都是善良,而可恶的人心中所见都是可恶。

  在比如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心定则明,心乱则暗,这些现象,缘起性空,不过诸法的真相是空而不空。

  慧能大师曾教导弟子:“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会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恶人;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

  如我们见到一位流浪人,有的人会心生怜悯,而有的人会心生厌恶,从而为难、甚至打骂他。

  《法句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个猎人带着一群猎狗去打猎,路上遇到一位比丘,他心里嘀咕,“今天不吉祥,可能打不到猎了”。

  结果进了山,确实没打到任何猎物。

  在回家的路上,他又碰到那个比丘了,比丘刚从城里化缘回来。猎人气愤未消,于是放出猎狗去咬比丘。

  情急之下,比丘爬到了一棵树上,猎人继续走到树下用弓箭头去刺比丘的脚底,比丘痛得不能护持袈裟,结果袈裟从身上滑落,正好罩在树下猎人的身上。

  猎狗见到袈裟,以为是比丘掉了下来,一拥而上,把猎人咬死了。

  这也是因果的道理,正如《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讲:“逆风扬尘,尘不至彼”。

编辑:丁丽娟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