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民俗:古会与节庆

2020-07-18 15:35:47 来源:

  古 会

  古会,即各地经年形成的百姓聚汇集市的日子,各地习俗不同,举行古会的日期和主题活动不同。昔日的古会一般带有迷信色彩,多举行求神拜佛、祈祷风调雨顺或求子消灾等活动。近年来各地方逐渐减少了迷信色彩,民间贸易和文艺演出成为各地古会的主要活动。

  忻州地区各县均有古会,其中比较壮观的有:忻州市在农历五月十一日;定襄县在农历三月十五日;原平市在农历七月廿二日及崞阳在农历六月十三日;轩岗在农历七月十三日;五台县在农历五月十七日及东冶村在农历三月初八;代县和阳明堡镇在农历三月初三及峨口在农历三月十八日;宁武阳方口在农历四月十八日;繁峙伯强农历六月骡马大会;神池五月端午及八角镇在农历六月初六;五寨在农历五月十三日和九月初九及三岔在农历五月廿五日;河曲巡镇在农历四月十四日;保德东关农历正月廿五日灯节古会及农历三月廿八日抱娃娃会;偏关农历二月初二古灯会。

  寒食节

  忻州地区百姓一股将清明节称做寒食节。在其他一些地区,寒食节则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年从这一天开始,过节百姓为纪念春秋时代名臣介子推而三日不生火做饭,故谓“寒食节”。

  相传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逃避母后骊姬的迫害,流亡国外,历尽艰险。入卫国境后因饥饿无处觅食,寸步难行。随臣介子推割下一块腿肚上的肉,煮给重耳吃,史称“割股奉君”。19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回故国,继承王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执政后,论功行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替他抱不平奏请晋文公封赏,可是介子推却隐居绵山侍奉老母。晋文公非常懊悔,亲自去绵山找寻,但介子推避而不出。随从献策说:“要急见,烧绵山。”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到介子推的影子。几天后,才发现介予推母子相抱,死于枯柳之下。为了纪念他,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并立祠庙,把定阳县改为现在的“介休县”,即介子推休息之地。把放火烧绵山的那一天定为“清明节”。老百姓出于对介子推的敬佩,每逢这一天,都祭祀他,忌烧火,吃冷食,所以“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吃寒食之习惯,在本区逐渐演变为蒸“寒燕”,赠送亲戚幼儿。“寒燕”是用白面团捏成鸟兽鱼虫瓜果,涂以各样颜色,再插在柳枝上。

  六月骡马大会

  在忻州各地的古会中,最著名的是五台山六月骡马大会,亦称六月庙会。举办地址在五台县台怀镇,以大牲畜交易为主,为时 1月至40天。前来过会的有交易牲畜的农民,有朝山拜佛的香客居士,有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有做买卖的四方客商,高潮时台怀地区会聚集十四、五万人,热闹非凡。

  五台山六月大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隋唐时期,台怀地区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七月庙会。到清代,乾隆皇帝崇信佛法,曾六临五台,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并规定举行一年一度的六月法会,历时1月,称为奉旨道场。农历六月的五台山气候凉爽,山高坡宽,水草丰盛,是十分理想的天然牧场。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周边地区的农牧民便利用六月大会的极好机会,到五台山进行牲畜交流,以后逐渐形成了僧俗活动并重的集合日。近年,骡马大会规模越来越大,每天有一万多头牛驴骡马上市河滩。围观群众熙熙攘攘。买主遍览市场,任意挑选,卖主招睐顾客,热情介绍。成千上万的牙纪往来穿梭,在衣袖望、衣襟下捏手指暗示价目,加上繁荣的商贸市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使五台山六月大会盛况空前,年胜一年。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百姓祭祀天地鬼神的一个传统节日。它与正月十五上元节和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元”。在忻州的五台山地区,中元节是道教徒、佛教徒和普通百姓共享的节日。这一天,道教徒诵经作法,“普渡十万孤魂野鬼”;佛教徒办盂兰盆会,以百味五果供奉佛祖,兼以求得解救父母亡灵的“倒悬之苦”;普通百姓则以七月十五为“鬼节”,他们在这一天祭奠先祖之灵。所有这些习俗可能都和“目连救母”的传说有关。如今在忻州地区,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节日活动越来越少,但在这天宰猪杀羊、给庄稼挂五色纸、上坟祭祖及捏面人、互赠花馍的习俗依旧时兴。

  给庄稼挂五色纸,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免生灾害。挂纸过程为,七月十五的早晨,农民把五色纸剪成穗状,带上香、纸,先到自家的庄稼地焚香、烧纸,再将纸穗散挂在庄稼上。

编辑:郭文婧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