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菩萨顶
菩萨顶又名真容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黄庙之首。
菩萨顶位台怀镇中心的灵鹫峰顶,在显通寺的上方。
菩萨顶最早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称大文殊院,唐称真容院,历代修缮,明朝永乐年间,改名大文殊寺,俗称“菩萨顶”。后有大批蒙藏喇嘛进驻五台山,清康熙、乾隆数次朝拜五台山,大多时间住在菩萨顶。
至此,菩萨顶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是五台山整个黄庙体系中,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寺庙。
菩萨顶随灵鹫峰的山势机建,山门前更有108级台阶,直入云端。
台阶前有一照壁,北面上书一“佛”字,正对山上诸殿,传说是老皇帝顺治的手笔。
山门前有一牌坊,“灵峰胜境”四字为康熙御笔所书。
山门有金字“赐建真容院”。这来源一个唐代的传说:唐贞观年间,寺院住持法云师父相塑一文殊像,当塑工部塑一什么相的法像时,法云一时无语,当晚在颂经之时,灯光下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才得以塑成,从此大文殊寺改名真容寺。
菩萨顶,分前后三个院落,前高后低,前院、中院、后院并列三院。前院的主体建筑除了山门外,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主殿大文殊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殿前有御石碑四通,“五台圣境”为康熙御笔所书。
大文殊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殿前有御石碑四通,“五台圣境”为康熙御笔所书。
原来的文殊殿顶的瓦有存水的功能,所以无论晴天下雨,都会有水滴滴下,在殿前的石阶上便会形成一个个小水窝,这便是文殊殿的一绝“滴水穿石”。可惜,后来在修建过程中,给修没了,就如武当大殿的金顶给加了避雷针一样,这里的“滴水穿石”和“雷火洗殿”都消失了。
清代皇帝康熙、乾隆极为推崇这里,康熙皇帝一共来这里朝拜五次,乾隆皇帝一共来这里朝拜六次,在东禅院内,有乾隆御碑一通。
这里还有一件有趣文物,在后院,有一口大锅,直径有两米多,据说当年有小和尚洗锅掉到里面靠着梯子才爬出来了。
菩萨顶的台怀镇的最高处,向北可以看到北台,那个星星点点的位置便是北台顶的灵应寺。我便是从里看到北台,一个人徒步朝北台的。
菩萨顶还有两个奇特的地方,一个是西配殿的带箭文殊菩萨像,就不知道为什么当年乾隆皇帝这么信奉文殊菩萨又射了一箭?还有一处是山门外的两个石狮有一只嘴里是没舌头的,据说是因为偷吃食物被僧人割掉的,你一定要去找找看哦……
传说,这里还是《水浒传》中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地方……
这里向南,便是整个台怀镇的全景,美不胜收。
编辑:乔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