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近五台山|圆照寺

2020-06-09 16:44:32 来源:圆照寺

  位于显通寺钟楼东北部,古称普宁寺。沿灵鹫峰小山脊,随着从底到顶石台阶的步步升高,走进的第一个寺院,就是圆照寺了。

  该寺创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明永乐初年由印度高僧室利沙重建,明永乐十二年(1414 ),西藏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弟子蒋全曲尔计曾在此弘扬黄教,这就是黄教传人五台山的起始。

  圆照寺占地面积12600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100余间。寺院坐落在一块高地上,显得疏朗开阔。站在山门前的平台上,俯视显通寺、杨林街,平望大白塔,使人眼界大开,心胸顿畅。

  寺院的山门是佛界与尘世的交界处,显示出佛门的神圣不可侵犯。一般寺庙的山门是“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佛教认为,人三解脱门,即可得到解脱。而此寺的山门与众不同,三开间,四架椽,单檐歇山顶,前后出廊,尤其是在并列的三个山门两旁又有两门,谓之“五朝门”,称为五念门,即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之五门二礼拜门、赞叹门、作愿门、观察门、回向门,是五台山寺庙中独一无二的山门。

  该寺的第一座大殿是天王殿,3开间,单檐歇顶,前檐下挂有蓝底金字的乾隆手书“震那金界“牌匾,殿内供大弥勒佛。后面是身穿甲胄手持金刚杆的韦驮菩萨,两侧为威武雄壮、神采飞扬的四人天王。该殿左右为吉祥门和般若门。

  第二座大殿是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之后,为此寺的正殿。该殿宽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为铁林果禅师于明弘治年间所建。殿内佛坛上中供佛主,东为药师佛、西为弥陀佛。周围有护法金刚、大梵天、帝释天和文殊菩萨等像。这些雕塑做工精细,神态自若,其中尤以三世佛为最。该殿的两山墙及佛台后面为十八罗汉和二十四诸天彩色悬塑。佛坛背面为观音、文殊等三大士和五百罗汉过江悬塑。

  正殿后,有用砖砌成的金刚宝座式白塔一座,名曰室利沙塔,建于明宣德九年(1435)。此塔造型奇特,座为石砌方形基台,长12.2米,宽10.5米,高2.3米。塔基中央为一特别高大的覆钵式砖塔,高17米,四角各设一覆钵式小砖塔。大塔座为回字形的双层束腰须弥座,敦厚高大,稳如泰山。上置瓮形覆钵,塔身为九级相轮和装饰精致、悬以风铃的华盖,上为一座覆钵式的小塔顶。四角的小塔形制一样。五塔均为白色,夜幕里银光闪烁,铮亮耀眼。该塔是我国最早最高的金刚宝座塔。

  圆照寺的名声大,就在这座塔上,他是中国和尼泊尔佛教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塔中藏有尼泊尔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子。明水乐初年、尼泊尔高僧室利来中国宣扬佛法,深合帝心,封为刚巾,赐给金印·室利沙来到五台山,就在普宁寺坐静修行。明宣德元年,明宣宗朱瞻基又将室利沙请入北京,面授宣扬佛法事宜传说,朱瞻基恳劝室利沙住在北京,室利沙执意要回返五台山,皇上没有许可,不料第二天一看,室利沙在夜间坐化了。宣宗深悔不该劝留,于是敕分舍利子一在京西建塔,同时建寺,名曰真觉;一在五台山普宁等建塔,并重修此寺,改名圆照寺,初为青庙,后改为黄庙尸明永乐年间,西藏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弟子来五台山弘扬黄教佛法,就住在此寺。所以,圆照寺又是五台山佛教圣地黄教流传开来的圣寺。

  大雄宝殿外左角,嵌有文殊菩萨化成贫女赴斋的偈像石碑一通,碑中还刻有四句偈语,与塔院寺文殊发塔的传说内容一样。传说文殊菩萨在塔院寺“无遮大会斋”上化成贫女乞食,施发以后,即在圆照寺上空显示真容,故在此处立碑造像。

  塔后是都纲殿,内供宗喀巴大师和两弟子像。都纲殿后为藏经楼,楼上置《大藏经》,楼下为罗汉堂,正面供五方佛,两山墙供着菩萨和地藏菩萨及500尊罗汉像。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