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有个善住寺,供奉的这些佛菩萨可不简单

2020-06-10 16:37:12 来源:五台山云数据网

  五台山台怀镇以南约二十公里处,有村名为大甘河,这里连接起南梁沟自然风景区与关帝庙、海会庵、大宝寺、古佛寺互相辉映的人文景观,已经或正在成为游客信士进入五台山之后的第一道景致。

  翻阅佛教发展史料,自东汉永平年间开始在五台山建寺庙,其后经历了几次较大转折。唐代,是一个极盛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从京城返归故里,听闻五台山香火旺盛,发愿修寺建殿,并将一部命人抄录几十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置入大显通寺,将寺庙更名为大华严寺,同时亲赐匾额,就是这座大华严寺因为皇家的崇信而香火十分旺盛,以后不断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第一座佛教领袖寺院,华严宗派一时盛行,高僧大德相继涌现,窥基、灵辩、华严菩萨、澄观国师均在此住锡弘法。

善住寺大殿

  由于华严宗派的壮大,在五台山境内外,曾经大兴土木,修寺筑殿,到明代,先后建筑了十二处善住院,除了罗睺寺的前身意外,居处于大甘河的善住院最负盛名,且僧侣云集,香火旺盛。

  宋代,太宗皇帝多次朝礼五台山,善住寺是必到之寺庙,并由皇帝立下规矩,从太宗帝开始,以后的继位者,但凡到五台山朝礼,必到善住寺,或降香礼佛,或祈祝国泰民安。宋代张商英,崇敬佛法,弘扬正教,特别礼谒善住寺,从元祐二年到元祐四年,每年都来五台山朝礼,多次入住善住寺。根据传说,张商英入山以后,遍访五台山十二处善住寺,首先在台怀镇的善住院见到神灯,观见文殊瑞像,然后再到五台山台外的善住寺落脚,设专场拜佛供菩萨,祈求文殊师利降智慧,辅助本朝社稷安康。

  因为张商英信奉佛教,五台山所有寺庙迎来了又一次旺盛期,他还专门拨款下令修缮善住寺。之后,亲自撰写了记述五台山历史发展的《续清凉传》,大力宣扬佛菩萨显圣的灵异景观。为了使自己的诚心得到体现,张商英在元祐四年六月命人重修善住寺,并将此寺作为长久为民祈福的道场。

  到了明代,五台山佛教出现了又一次新的极盛期。明朝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极力宣扬佛教治世安邦的特殊功能,善住寺便成了这位皇帝朝礼的一个重要寺庙,寺内现存的建筑诸如大殿、戏台、小阁院,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

  明末清初,黄教开始传入五台山,善住寺也因为历史环境的变化,曾一度住锡喇嘛,直到嘉庆时,才又恢复青庙。

  民国初年,善住寺依然香火旺盛,居士信众多有朝礼,寺庙常住僧人曾多达五十余人。当地年迈的老者回忆道,善住寺每年都有大量善信入住,钟鼓声幽,念诵不断,并且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庙会,寺内戏台助兴,祈祝国运昌盛,众生安乐。

  历史演进到现代,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寺庙几近毁废,仅存四合小院一座,最古老的是殿院内的两株古树松与寺庙遗址上的一株千年古榆树。修复与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释仁静法师,一位年轻而深谙佛法的僧家,他在五岁时就皈依佛门,成年后,依五台山当代著名高僧因修学佛并剃度。在修习一段佛教知识之后,发愿此生侍佛,并尽其所能,恢复被毁古刹。他入住善住寺以后,坚持节衣缩食,利用两年多时间,收集了大量关于五台山善住寺的资料,走访了百余位老僧人及村庄老者,取得了广泛而细致的寺院修复与毁损见闻,比较明确地推断出了始建年代,对于修筑寺庙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目前为止,五台山善住寺约已投入近伍佰万元,首先复修了四合型的善住阁院,红墙灰瓦,古色依然,尤以南戏台最为古朴,两侧有仁静法师编撰的楹联:“笑看人生天下事,戏乐文化古今来”。

戏台

  与戏台对称的月台上,两株古树一松苍劲,一柏滴翠,似两尊天配的护法,坚挺峻拔,枝杈摇曳,十分壮观。当然,殿堂的塑像供奉亦独树一帜,体现了善住寺自古以来呈现的佛道儒文化交融的特色。

龙王殿

  大殿正中以东海龙王的氏族神像为主体,龙父龙母居中,左右分别供塑龙王的九子,各具其名,一目了然。

财神殿

  大殿右侧供文武财神,分别是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同时供奉牛王。

  左侧供塑牛王,即老百姓时常说的雷公,其原名祝融,人们在远古时候恪守农耕文明,祭拜牛王,可盼六畜兴旺,田庄丰硕,寄托着老百姓渴望温饱的朴素理想。另供的水母娘娘,则以慈怀广济的母亲形象,佑护求子得福的拜谒者心想事成,子嗣兴旺。

  小巧的四合院内,呈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反映了佛徒信众的良好愿望,表达了历史上高僧大德对当下社会的关爱。其间,僧寮客堂巧妙排列两旁,形成了一个别致情调的殊胜道场。

  出山门回望,恰如其分的大门两侧设有钟鼓楼,善住寺门面金碧辉煌,与通道外的千年古榆相呼应,成就了一个五台山脚下的幽深莫测的凡圣同居处,让人们慕名前往,又留恋忘返。

编辑:郭文婧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