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小庙的大爱——善住寺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以南约二十公里处,有村名为大甘河,这里连接起南梁沟自然风景区与善住寺、关帝庙、海会庵、大宝寺、古佛寺互相辉映的人文景观,已经或正在成为游客信士进入五台山之后的第一道景致。
在这众多古刹中有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寺,但是这座曾经久负盛名,僧侣云集,香火旺盛,皇家用以修心养性的道场,却不幸在文革时期被夷为平地。历时四年于2008年5月在释仁静住持与各方善信的齐心努力之下重建,为缅怀古迹,新建龙王庙(善住寺)与原址在规模、格局、陈列上如出一辙,别无二致。释仁静大师修建善住寺主要愿望是为信徒居士提供宿舍、祈福心经堂,为善男信女诵经祈福,保护珍贵文物,传承佛学文化,继续让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入口处这颗佛教明珠绽放其光彩。
翻阅佛教发展史料,自东汉永平年间开始在五台山建寺庙,其后经历了几次较大转折。唐代,是一个极盛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从京城返归故里,听闻五台山香火旺盛,发愿修寺建殿,并将一部命人抄录几十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置入大显通寺,将寺庙更名为大华严寺,同时亲赐匾额,就是这座大华严寺因为皇家的崇信而香火十分旺盛,以后不断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第一座佛教领袖寺院,华严宗派一时盛行,高僧大德相继涌现,窥基、灵辩、华严菩萨、澄观国师均在此住锡弘法。由于华严宗派的壮大,在五台山境内外,曾经大兴土木,修寺筑殿,到明代,先后建筑了十二处善住院,除了罗睺寺的前身意外,居处于大甘河的善住院最负盛名,且僧侣云集,香火旺盛。
宋代,太宗皇帝多次朝礼五台山,善住寺是必到之寺庙,并由皇帝立下规矩,从太宗帝开始,以后的继位者,但凡到五台山朝礼,必到善住寺,或降香礼佛,或祈祝国泰民安。宋代张商英,崇敬佛法,弘扬正教,特别礼谒善住寺,从元祐二年到元祐四年,每年都来五台山朝礼,多次入住善住寺。根据传说,张商英入山以后,遍访五台山十二处善住寺,首先在台怀镇的善住院见到神灯,观见文殊瑞像,然后再到五台山台外的善住寺落脚,设专场拜佛供菩萨,祈求文殊师利降智慧,辅助本朝社稷安康。
张商英丞相几次到五台山朝拜并留下一首千古绝唱:
五顶嵯峨接太虚,就中偏称我师居。毒龙池畔云生早,猛兽岩前客过疏。
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遍地锦舒铺。展开坐具长三尺,方占山河五百馀。
因为张商英信奉佛教,五台山所有寺庙迎来了又一次旺盛期,他还专门拨款下令修缮善住寺。之后,亲自撰写了记述五台山历史发展的《续清凉传》,大力宣扬佛菩萨显圣的灵异景观。为了使自己的诚心得到体现,张商英在元祐四年六月命人重修善住寺,并将此寺作为长久为民祈福的道场。
到了明代,五台山佛教出现了又一次新的极盛期。明朝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极力宣扬佛教治世安邦的特殊功能,善住寺便成了这位皇帝朝礼的一个重要寺庙,寺内现存的建筑诸如大殿、戏台、小阁院,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
明末清初,黄教开始传入五台山,善住寺也因为历史环境的变化,曾一度住锡喇嘛,直到嘉庆时,才又恢复青庙。
民国初年,善住寺依然香火旺盛,居士信众多有朝礼,寺庙常住僧人曾多达五十余人。当地年迈的老者回忆道,善住寺每年都有大量善信入住,钟鼓声幽,念诵不断,并且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庙会,寺内戏台助兴,祈祝国运昌盛,众生安乐。
历史演进到现代,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寺庙几近毁废,仅存四合小院一座,最古老的是殿院内的两株古树松与寺庙遗址上的一株千年古榆树。修复与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释仁静法师,一位年轻而深谙佛法的僧家,他在五岁时就皈依佛门,成年后,依五台山当代著名高僧因修学佛并剃度。在修习一段佛教知识之后,发愿此生侍佛,并尽其所能,恢复被毁古刹。他入住善住寺以后,坚持节衣缩食,利用两年多时间,收集了大量关于五台山善住寺的资料,走访了百余位老僧人及村庄老者,取得了广泛而细致的寺院修复与毁损见闻,比较明确地推断出了始建年代,对于修筑寺庙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目前为止,五台山善住寺约已投入近伍佰万元,首先复修了四合型的善住阁院,红墙灰瓦,古色依然,尤以南戏台最为古朴,两侧有仁静法师编撰的楹联:“笑看人生天下事,戏乐文化古今来”。
寺庙主殿为龙王殿,大殿正中以东海龙王的氏族神像为主体,龙父龙母居中,左右分别供塑龙王的九子,各具其名,一目了然。龙王是神话传说中属于四灵之一,统领水族的王者,掌管行云布雨。
相传,文殊菩萨演教弘法,教化了东海龙宫的九子,使其聆听佛法,众善奉行,施风安民,布雨纳福,并成为皈依菩萨的眷属,文殊将五龙子收为高徒,在北台顶弘法利生,其余龙属龙眷,统一住锡大甘河龙宫院,在此歇息演教。九龙子的塑像从清代开始供奉起来,龙父龙母居中,其余龙子依次排列,象征祥瑞,消灾降福。
与戏台对称的月台上,两株古树一松苍劲,一柏滴翠,似两尊天配的护法,坚挺峻拔,枝杈摇曳,十分壮观。红墙灰瓦,古色依然,尤以南戏台最为古朴,两侧有仁静法师编撰的楹联:“笑看人生天下事,戏乐文化古今来”。外地乡客信士有多许愿还愿者,会请戏班在龙王殿戏台唱戏,十方善众常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祈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体现了善住寺自古以来呈现的佛道儒文化交融的特色。
大殿左侧供奉火神雷公,名为祝融,寓意庇佑众生衣食无忧,富裕安康;左侧正东方为慈怀广济的水母娘娘,佑护求子得福的拜谒者心想事成,子嗣兴旺。
大殿右侧供奉牛王,人们在远古时候恪守农耕文明,祭拜牛王,可盼六畜兴旺,田庄丰硕,寄托着老百姓的朴素理想。右侧正西财神殿供奉两尊佛像,分别为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告诫人们要祛除心魔,取财有道,保佑财源广进,增财添禄。其间,五观堂与客堂巧妙排列东西两旁,雕梁画栋的小巧四合院寺庙内,呈现了儒佛道融合的多元文化,反映了佛徒信众的良好愿望,表达了历史上高僧大德对当下社会的关爱。
最让我们受益匪浅的便是仁静法师语重心长所讲的一番感悟,为人谦和率真的师父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没有提纲,却不显凌乱。首先告诉我们,佛不用去到处寻找,就在自己心里,发现本心即可求得真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既是仁静法师的座右铭,也是他此生为人处世的基本信条。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离相不计胜负为修行的方法,不去希冀和强求别人怎么做而从自身寻找改变和突破,这种慎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参悟。虽然强调自省,却不妨碍大师从事情经历者的各自角度去看待事物的状况,并且可以跳出事物本身去以灵活的思维审视它,这种佛家静修的智慧让我们深为折服。大师在分析云网小编同行者烦恼的同时,举例了一个例子:现在有很多适婚情侣因男方未能及时拿出彩礼而导致婚期一直拖延,希望女孩子嫁给人而不是嫁给钱,否则日后地位肯定不高;反之,如果在经济相对不富裕的情况下愿意相随,那么在男孩子心中她就是完美的,日后金钱的问题将变得无足轻重,良知者定会尽心赡养双方父母。教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辩证的智慧去处理问题,临行前同事提到古筝和音乐,大师也饶有兴趣的侃侃而谈,让我们感觉大师就是一座真正的般若大山,更加期待下一次的登门拜访……正如“善住”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善住寺是个格外注重行善的寺庙。目前的善住寺还是个初具规模的小寺庙,干净朴素,一切从简。尽管如此,释仁静法师仍然不忘初心,扶贫济困,时刻关心着大甘河村乃至整个五台地区民生疾苦,献上一份关爱之心。
出山门回望,恰如其分的大门两侧设有钟鼓楼,善住寺门面金碧辉煌,与通道外的千年古榆相呼应,成就了一个五台山脚下的幽深莫测的凡圣同居处,让人们慕名前往,又留恋忘返。
编辑:郭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