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圣境灵迹佛母洞
五台山旅游网10月18日消息 佛母洞又称千佛洞,距台怀镇12.5公里,坐落在南台东南支脉接近山顶的地方。是台内景区稍许偏远的一座寺庙。但因其具有特殊的魅力,凡游山者百分之九十的人落不下这个景点。
《清凉山志》载:“嘉靖末,道方者,夜游至此,见神灯万点,既出旋入。方随入,见玉佛像,森列其中,穹窿深迥,进里许,飘然闻波涛,悚怖不能出。念观音名,愿造像,忽见一灯,寻光得出,乃造石佛于洞口。”后来又在洞外建寺,取名千佛洞,又名佛母洞。现存四尊明代石雕佛像,成为该寺起源和延续的佐证。建寺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
按佛经,释迦牟尼亦名千佛,千佛洞是供奉释迦牟尼的洞。佛母,是指释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她是古印度天臂国善觉王的女儿,迦毗匀卫国净饭王的第一夫人。五台山佛母洞灵迹,与佛教经典所载佛诞生情形十分吻合。洞腔显示为人体母腹,右侧乳白色脊椎骨、肋骨形样石色,说明洞口恰好处于右肋部位。这与佛教故事中的菩萨乘白象从右肋下入胎,太子从右肋下诞生完全巧合。可以说,佛母洞在中外佛教灵迹中是独一无二的。佛教经典还认为,佛母不仅是单指生育释迦牟尼的摩耶夫人,还指文殊菩萨。文殊师利,原早已成佛,且为诸佛之母,但她为方便教化,利益众生,又倒驾慈航,化作菩萨,一方面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一方面与普贤、观音等诸菩萨联合相应,普渡众生。因此,游客进出佛母洞一次,也就会得到文殊菩萨的养育与护念。由于文殊菩萨专司教化智慧,所以你也同时会变得更加聪明。
在天然石洞前,几孔石券洞将院基拓宽,上设护栏。寺内东侧山坡上,一座多宝如来塔刚劲挺拔,燃然屹立。佛母洞是一个石灰岩洞,分为外洞和内洞,大洞套著小洞,两洞之间有小石孔,上下长而左右窄,呈椭圆形,最宽处直径仅有28厘米。外洞阔大,洞口敞开,高约三米,宽两米多,进深幽暗,由外而里渐渐收缩,在尽头的洞壁有一小口通入内洞。内洞的构造非常奇特,洞口距地面半米左右,扁圆狭窄,呈弯曲管状,斜向上延伸一米左右,即进入葫芦形状的洞腔。这个扁圆石孔刚好能容一人爬钻而入,洞腔里可容纳五六人。内洞有乳石和石笋,洞壁石色斑驳。形状凸凹,犹如人体五脏六腑形样。特别是洞腔右侧乳白色条纹,和人体脊椎骨、肋骨一样形象逼真。所以入洞称为“投佛母胎”,出洞称为“佛母重生”。按照佛家的说法,“佛母重生”能够洗掉以往所犯的“罪过”,获得“新生、千佛洞的这个“佛母洞”,是佛教信徒,特别是蒙藏佛教信徒和海外佛教信徒朝拜五台山的必到之地,不少游人也到此赏玩。
从前,到佛母洞的路不太好走。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写道:“由其(指白云寺)前南折,攀跻四里,折上三里,至千佛洞。”近年来,佛母洞寺容已有明显改观。从台怀镇乘车,不上二十分钟即可到达佛母洞山脚下。一下车,高大素洁的汉白玉牌楼已在恭侯您的到来。这牌楼是由佛母洞僧人悲月住持新建的。四柱三门,雕花镂空,独立深山,别具情韵。穿过牌楼,沿着新铺设的1580多级整洁的石阶拾级而上,闻空谷鸟音,仰高山流云,特有情趣。沿“正觉路”登高佛母洞,身心沉浸于空阔祥和之中,有言不尽的清静欢欣。佛寺建筑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营造了佛母洞大美的环境,佛境品位得到提升。(絮飞)
编辑: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