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样摩兰:保护民族文化的光荣使者
章样摩兰,一位弘法利生、勾通民族情感、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荣使者。
三十三岁的章样摩兰,已经担任了五年的管家。他操持一个大型寺院的事务,参加正常的佛事活动,接待来自各国各地的香客居士,对贯彻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一刻也没有忘记。一九九六年上任的第一年,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办僧伽培训班,教程中明确规定除每周三节佛事活动课程外,其余时间重点学习国家和政府的有关文件和法律法规,全院五十多名僧众,不分年龄民族,全部参加培训,他自己身先士卒,带头学文件,读文章。
有几位不懂汉文的小喇嘛,他就另设文化课教学,使其尽快学好汉文,汉族喇嘛同时学习蒙文,沟通了民族僧侣的交流。
一九九七年,五台山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空,山民们有的房屋倒塌,有的天地被冲毁。许多孩子不能正常上课读书。章样摩兰在全寺僧众中倡导普度众生之举并带头捐资五万元,灾民们接到捐助,他们记住了来自红墙内一颗颗爱国忧民的心。
作为管家,章样摩兰把国家和政府的号令放在心上,关系到文物保护.僧人管理,民族团结的事情,只要是政府安排的,他都要一件不漏地贯彻下去。几年中,他不适时机地成立了防火防盗领导机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主动配合公安、消防、文物、宗教等部门开展全面彻底的文物保护隐患的检查处理。
在章样摩兰的工作中,他始终把民族团结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他担任管家以来,每年都要亲自接待大量的蒙藏民族参拜僧团,他按照民族习俗和礼仪给予了很好的接待和食宿安排,对本寺庙的蒙汉族僧人,除了学习上要求互相切磋交流外,还尽量把生活安排妥当。早在一九九七年,就专门购置了一部运输车,为斋堂的食品供应提供了方便,正因为章样摩兰处处为民族团结着想,二000年山西省委召开的民族团结表彰会上,章样摩兰获得了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面对荣誉,章样摩兰保持了一位僧人的平和心态,他依然如故地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周围的僧众都夸他是好管家,社会各界都知道章样摩兰是一位内通经典、外懂管理、与人为善的好僧人。章样摩兰举止稳健、言谈亲切。他总是希望多宣传寺庙的景点,少写个人。他非常谦虚。但忆及他的成长历程,谁都会陷入沉思。
一九六九年九月,那是一个金黄色的季节,五台山仿佛是刚披起了崭新袈裟的长老。群山起伏,犹如打坐僧侣,清水滔滔恰似低佛乐。西沟村老党员、老村长粱建高的第四个儿子降生了。这孩子眉清目秀,喜盈盈到得人间,亲友邻居都说是棵好苗子,按照兄弟排列,父母亲给他取名林虎。其时,他家的家庭成员中已有俩个姐姐,三个哥哥,已是七口之家了,那年头人们只求活命,不敢有奢望,林虎与众多同龄人一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倔强的生长着,有了饱一顿,没了饿一餐,从小学一年级起,他就按照父辈的要求,认真学文化,决心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然而,当他苦苦读到初中毕业的时候,生活的不幸降临了——母亲突然大病不起。父亲因长期的劳作也染上了疾病。一家八口人实在无法支撑,林虎只好忍痛中断学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毅然操起了放羊鞭。那一天,是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林虎赶着羊群路过菩萨顶,只听得红墙内阵阵乐曲传来。他驻足良久,便大着胆子走进殿院。只见一位老者手中握一支小如钢笔的家伙,竟能吹出奇妙曲折的音响来。他着迷了,白天放羊思谋着,夜里休息思谋着,同时开始了仿效性的制做。他用麻杆做成管子,按音阶打了吹奏小孔,每天带上试着吹,回来后再修理,最后欢出的音响效果居然酷似?里老僧的吹奏。这下子他可乐了,有了空就试着吹,吹来吹去,他的麻杆管子吹奏的音乐传到了一位老喇嘛的耳朵里。老喇嘛叫罗桑旦增,他多次寻声找人,终于在林虎家里找到了吹管子的人。经与家人交涉,十三岁的林虎便走进菩萨顶,做了罗桑旦增的徒弟。
罗桑旦增六岁时到五台山出家,工黄教庙堂音乐,笙管鼓钗都很精通,尤其精于经外音乐,是黄教庙堂音乐并不多见的传人。当时他已年届七十,深恐黄庙音乐后继无人,最终成为绝响,林虎的发现,使他感到格外惊喜。他见林虎聪明好学,就让他一边学习黄教密宗经典,一边学习笙管吹奏。不到一年,林虎就掌握了大量的乐理知识,又学会了笙的吹奏。一九八四年秋,承德市佛教协会会长哈幕尔来五台山,他按照黄教仪规为林虎灌顶,并授比丘戒,取法名章样摩兰。黄教寺庙的佛事活动,往往集吹奏与念诵为一体,隐约成分兼有民乐和佛乐,经书包裹汉、蒙、藏、满多种文字,由此形成独具一格的五台山藏传佛教文化。学习吹奏,必须学会经卷。这对于章样摩兰无疑是个难关。首先遇到的是少数民族语言及文字关。为了闯过这道难关,他从一九八五年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特殊的的作息时间:每天早晨五时起床,专门练吹奏。晚上八点到十一点为蒙藏语学习时间,专门研读蒙藏经文。这一作息时间一直坚持到现在。晨练时,遇上数九寒天,手指冻裂了,他就用胶布包扎一下继续练习;为了学习蒙藏语言,他还抽暇到少数民族僧人宿舍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并耐心向别人请教。一九八六年,章样摩兰在当时的管家达尔计师父指点下,三次?内蒙古进行参禅礼佛,累计时间为六个月。这为他精通蒙语创造了条件。现在,他不仅可以用蒙、藏语念诵经文,而且与蒙藏僧人用日常语言交流也无障碍了。
章样摩兰虽已遁人空门,但他在红墙内的生活是十分充实的。他已经长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有人劝他,现在政策好了,农家的日子也挺红火,按你的聪明才智,还俗乡里娶妻生子不也快乐?章样摩兰淡然一笑,一头扎进了那宏富而丰厚的藏经阁内。在这里,他认真翻阅经典乐章,严肃地审视历史。他在积极地探寻未来,怎样继承,如何发展已成为他心中的宏大目标。他猛然发现,藏经阁内,祖上遗留下来的许多经书已经残缺不全,尤其是《金刚经》。作为黄教的重要经书,已经遗失两部,不少章节只留了残页片纸。这是历史文物,必须抢救。他整天伏案整理,遇到是在无法抄写的,就请教师父及师兄弟。他还通过信件与青海、内蒙古、西藏的通行们共同研究,设法补遗。三年里,他亲自整理抄写经书五十万字。管委会主任达尔计十分看重他的才气,于一九九零年力荐他为管委会副主任,专门负责文物保护和文化抢救。他在杂乱的资料中不断地寻找整理,有的是在无法弥合,他就迈开双脚到其他黄教寺庙寻找知音,共同商讨抢救大计。就这样,那残破的黄卷又重新恢复了辉煌的生命。他随身携带整管,不断校正复原,利带两年时间,整理出了藏传佛教金刚舞的全部佛乐,曲牌,还恢复了不少有民乐特色的庙堂音乐。一九八七年,失传多年的金刚舞(俗称跳鬼),在章样摩兰师徒的共同努力下,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观光者,为汉藏文化交流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一九九六年,老管家达尔计圆寂,全寺僧众衷心拥戴章样摩兰当上了管委会主任。上任伊始,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资五十万元修建菩萨顶的藏经阁和广化寺的文殊殿。置放了整理好的黄教经典和佛乐资料,彩画了大殿内的全部佛像。章样摩兰深情地说:“中华民族灿烂的佛教文化靠一代代优秀爱国爰教的僧侣来保护,并加以弘扬,这是我们的义务”。
一九九九年,章样摩兰又迈开双脚,到离寺四公里的风林谷观察了被破坏的札萨克大喇嘛灵塔。这是一处极为宝贵的文物,他记载着菩萨顶近千年高僧大德的历程,烙印着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章样摩兰认真考证了墓塔的碑记和原型,及时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投资五十万元,修复了历代札萨克设白玉塔及砖塔八座。
为了使菩萨顶的殿堂保持坚固,保护好殿里佛像,他们还投资八万元重修了天王殿。广化寺作为菩萨顶的属庙,也在章样摩兰受伤得到了恢复。九九年建起了天王殿,古刹又呈新姿容。
每年农历三月的金刚舞活动,要经过东庄村,过一小桥,但因小桥年久失修,给佛事活动带来很大的不便。章样摩兰又及时召开管委会议,投资五万元,修筑了一座古韵悠然的汉白玉小石拱桥,不仅方便了佛事活动,而且增加了一处小景致,倍受僧家俗人赞扬。
章样摩兰爱国爱教,对加强民族团结,关爱民众疾苦投注了大量的精力,在任这些年,他为了解决僧侣生活和接待中外信徒,想方设法解决实际问题,早在一九九七年,就投资八万元购买了一部生活用车。解决了近五十人的住房问题。还投资十八万元安装了自来水管,修建了水塔一座,彻底解决了僧人下山挑水吃的困难。
一九九八年冬,八十一岁的蒙古族僧人西日布突然鼻孔大出血,章样摩兰亲自送医院治疗,直到疰愈。纳圣巴图已经七十八岁了,前年七月患了肺炎,按照老人要求,章样摩兰又亲自送他到内蒙古集宁医院治疗,这些老人得到如此照顾,都非常感激。
章样摩兰从一个出生在农民家庭的苦孩子到菩萨顶的管家,他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按说他现在成了管家,生活应该优于别人,其实,他一点没有搞特殊,每天照常做功课,吃饭到斋堂,他多了的只是对一所黄教道场的严格管理和精心保护。
他有三位兄长和两位姐姐。在父母身体不佳,生活极其困难的时候,是他们使他读完了初中,活下了生命。现在,他成了管家,兄姐们也想沾点光。但章样摩兰动情的说:我当管家是僧众选举的,你们要在庙里找光沾,我就没法说服人。尤其我已是出家人,你们还是少来这里找麻烦。几年来,姐姐哥哥们很少来寺庙,他们知道林虎的脾气,他的大哥长年开设豆腐坊,由于豆腐作坊较多,卖豆腐成了难事,他找到章样摩兰诉说了情由,想让他开个口子买他的豆腐,章样摩兰非常为难的说,你为什么偏要给我出这个难题,哥哥没趣,其好走开另找门路。
父母还给他们留下一个年幼的弟弟,父亲去世时,他才只有四五岁,眼见的这无依无靠的弟弟食不饱腹,章样摩兰把他接进来,用自己的工资养他长大,成家后,让他自谋生活去了。
章样摩兰是个时刻挂记众生疾苦的好僧人。近几年,每年用于建校、修路、救灾的捐资就达十多万元,他个人并不贪取任何财物,更不允许家人借机占便宜。章样摩兰关爱众生,精进修持,加强民族团结的事迹广为流传。他先后被推选为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县政协委员、忻州市政协常委,他还多次被评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
来源:清心居士
编辑:温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