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阎锡山故居:民国第一豪宅
【阎锡山故居(李一氓所题 )】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定襄县东北方向的河边村,现为河边民俗馆。整座故居总占地总面积3.3万平方米,院落27座,房屋近千间(现存700余间),分南北两大部分:南区地势居高,为阎氏旧宅区;北区地势较低,由东、西两花园组成,是故居主体建筑群,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
【孙中山的题词“博爱”】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38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山西王”。阎锡山故居修建的建筑有都督府、得一楼、二老太爷府、上将军府、同武将军府(已毁)、穿心院、新南院、东花园、西花园、慈幼院等大小共27个院落。
【故居内部情况】有人评价阎锡山故居,“一座都督府,半部民国史 ”、“民国第一豪宅”。这样的评价没有夸张,事实就是如此。阎锡山故居的整体风格为北方的四合院结构,青砖灰瓦,飞檐斗拱,抱厦回廊。砖雕、石雕、木雕让中外游人流连忘返,遍布各主要建筑物下的地道、地下室,显示出阎锡山对这座宅院的重视。
【得一楼】老子《道德经》有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之意。阎锡山将这座楼取名为“得一楼”,有得到“一等侯”之意。得一楼修建于1914年,是阎锡山故居最高点,此楼前可通都督府,后部以地道与东花园二院相连。
【都督府入口】都督府是阎锡山担任山西都督后修建,它是中西合璧的一进两院,在府门上方与前后过道以及后院东厅顶部均修建了罗马教堂风格的尖顶前脸。1912年孙中山来山西考察,期间评价道,“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竞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伯川之功,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 ”
【故居一角】资料显示,阎锡山故居始建于1913年,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才算完工,总耗资140万两白银。纵观阎锡山的一生,他是近代中国始终绕不开的人物,加入同盟会、刺杀慈禧太后、太原起义、获取袁世凯信任当上山西都督、任省长;北伐时期,阎锡山还是与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齐名的四大集团军总司令之一,在后来还担任过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抗战时期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最后任到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阎锡山会客厅】游览阎锡山故居,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散落在院内的家训石刻。在阎锡山故居东花园的墙上有这样一句家训,“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
【高处鸟瞰阎锡山故居】1949年12月,阎锡山离开大陆逃往台湾,至死再也未能回到这里。阎锡山执掌山西38年,是作出一定的贡献的,比如当时山西义务教育水平名列全国第一。阎锡山曾要求山西境内适龄儿童必须上学,否则父母将受到惩罚。
【“谋事力成”照壁】“谋事力成”是阎锡山所题,这四个字也是阎锡山成功的秘诀,意思是说谋划好的事就要全力以赴去做,竭尽所能才能成功。阎锡山还进一步告诉后人,“作甚务甚,作甚学甚,作甚会甚,作甚成甚;作不成甚羞甚,作坏甚补甚。为人事的必要人格,有此人格,则百事皆成。”
【故居碉堡式建筑】1989年,阎锡山故居改为民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经过近30年的发展,故居内按照农、食、住、行、娱、信为内容的六大系列布局,陈列品以民俗文物为主,它们形象地再现了阎府当年景象,并生动反映了清末民初山西独特的民俗文化。
编辑:刘寰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