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台湾故居:88岁侍卫为他守墓至今
五台山旅游网6月25日消息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生者再想同亡者细述别离,亦是枉然且无力。这般遗憾,是无可言表,亦是欲言又止。
民国军阀阎锡山死后,便是他最忠心的侍卫张日明为他守基,以期能将其心意尽数传达给亡故者,迄今已五十九年,张日明亦从一健壮男子变成了佝偻的88岁老人,而张所守之基便是阎锡山按照山西老家风格修建的台湾故居。
曾经的民国山西王
阎锡山是民国军阀中极具个人特色的一人,其自掌握山西军权之日起,便多年盘踞于此,成为有实无名的"山西王"。对于山西的发展,阎锡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经济还是民生之上,他都为山西打下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基础。
阎锡山于1883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五台,其父经商,家中生活较为优渥,早年其入私塾求学,但因少不更事,渴望见到更广阔的天地,选择辍学随其父经商。可几年的商场浮沉,阎锡山却并未得到一个满意的回馈。因投资失利,他只能辗转另谋生路。
1902年,于阎锡山而言是其命运的转折点,他凭借自身努力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并于次年获得官费留学日本的名额。在日期间,阎锡山接受到了先进的思想洗礼,意图为国之振兴贡献一份微薄之力,遂加入中国同盟会。
后阎锡山学成归国,参与到了革命之中,并走上了民国的政治舞台。此后,他一路高升,最终雄霸山西一带,成为了世人皆知的"山西王",亦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阎锡山的军阀岁月,可叙之事不知凡几,其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其晋系军阀的龙头角色,其赫赫的功绩,其为人所诟病的种种。论阎锡山,无法单纯的描述他的好坏优劣,但他的结局,却世人皆知。
1949年,国民党不得民心,最终落败,蒋先生远逃台湾,阎锡山作为军阀,亦选择在当年4月逃离山西,后随蒋的步伐前往台湾。
临走之时,阎锡山带着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侍卫和两箱黄金,而这几个侍卫中,有一位便是时年88岁的张日明老人,他在阎锡山死后一直为他守基。
阎锡山晚年
阎锡山的晚年,谈不上单纯的幸与不幸,一言一概之,他的晚年是在台湾度过的。其政治生涯不得寸进,权利之间的碾压,令阎锡山成为了不幸的牺牲品,他只能选择退居幕后,不再过问政治之事。
离开政治圈之后的阎锡山,修身养性,十年间著书不少,颇有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和闲适。而对于住址一事,阎锡山有着自己的考量。其在台北丽水街居住半年之后,终下定决心,要迁居至当时的台北市郊阳明山旁的菁山居住。
当时的菁山,地处偏僻,距离最近的公路都要步行三十分钟左右,可谓交通十分不便。且周遭荒芜,并无村庄居民,更谈何水电之类的基本生活设施建设呢?纵然是如此恶劣的环境,不便的条件,以及众多人的劝阻,都未改变阎锡山的迁居之心。
老当益壮的阎锡山带领着自己的侍卫们共同动手,众人一同搭建茅屋,开垦菜园。茅屋不大,遮风挡雨不在话下,虽显简陋,却别具风味。后随交通愈见便利,侍卫们又将砖瓦拉至此处,不断修葺,终令房屋成了砖石结构。
在不断修缮的过程中,阎锡山是怀有"私心"的。他之所以另觅居所,除却自己"隐世"之心外,更是意图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山西地处北方,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有着十分特殊的住宅形式——窑洞,而作为地地道道的山西人,阎锡山自小便居住在窑洞之中。
于阎锡山而言,窑洞代表的便是山西,传达的便是他深切且无力的思乡之情。他清晰的知晓,自当迈入台湾,山西这个故乡,其如何都无可归了,唯有以物寄情,将山西的窑洞风格带至台湾,带入他生活的居所内。
在原有的丽水街居所内大兴土木自然是不切实际的,那唯有另辟土地,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便有了阎锡山在菁山的故居,这套独具山西窑洞风格的"种能洞"。何谓"种能洞",此命名源于阎锡山,其解释为自身向以种能观察宇宙,此处是为配合其之宇宙观而得名。
在阎锡山修建"种能洞"之处,反对之言不绝于耳,大多意见便是台湾地处湿热,和山西的干冷截然不同,并不适合窑洞风格的建筑。但阎锡山自然是思虑周全的,对于他人反对之言,他都有理有据的驳回。
洋灰用以防止潮湿,开窗保证室内空气流转,此些顾虑,不足为惧。且阎锡山言台湾境内存中、日、西洋三种样式的建筑,那他为何不能取三建筑风格之所长融一体,为台湾同胞做个试验呢。
故,最终"种能洞"诞生,这种阎锡山山西老家建筑风格的房屋就这般坐落在了菁山之上,而阎锡山,也在此度过了自己的晚年。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病逝,享年77岁,其尸骨被葬于阳明山。
守基人
阎锡山死前已将自己的身后事安排妥善,他要求丧事不宜奢侈,只收挽联,灵前之供奉无花的花木,且众人不得放声哭泣,要尽早出殡,墓碑上所刻为何,亡故七日内所念为何,凡此种种,他皆思虑完全。
在阎锡山的身后事处理妥当之后,跟随他上菁山的侍卫们多数都选择山下另谋生计了,唯有现在的守基人张日明留在了菁山,守候着阎锡山的墓碑和故居。
于张日明而言,阎锡山是他此生的恩人,在世为人,恩情深重,如何能够不报。为了报恩,张日明选择成为守基人,并下定决心,纵然自己亡故后,亦会令其子继续自己的使命。
阎锡山的墓地在阳明山,墓碑方位便是其故乡山西的朝向,由此可见,客死他乡是其一生之痛,对于故乡,他始终怀着深切的思念之情。亦是这份殷切的思乡之情,令他在台湾的故居建成了其山西老家的窑洞风格。
如今,岁月一晃而过,五十八年亦不过是白驹过隙,当时的守基人张日明已白发苍苍,成为了一位88岁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却未能改变其意志,他作为阎锡山的守基者,一直守护着他的故居和墓地。
一时之恩,一世为报,阎锡山曾经的侍卫张日明用自己的一生在守卫着他的故居和墓地,或许,在张看来,这便是他最好的传达自己心意的方式。
编辑: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