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民国史——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山西忻州五台县河边村人(现归定襄县),生于1883年,1960年5月23日病逝于台北,葬于七星区阳明山。阎锡山,字百川,号龙池,乳名万喜,父亲叫阎书堂,经营“吉庆昌”钱铺,赔光了积蓄,连夜逃到太原重新发展。后阎锡山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学习军事两年后,又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院,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策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太原举行武装起义成功,推翻了清政府设在太原的行政和武装,从而当上了山西都督,一跃成了封建割据山西的大军阀,执政山西38年,解放前夕去台湾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阎锡山故居位于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历14年完工。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有近30座院落,800余间房屋。旧居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东花园的建筑以中国传统的晚清宫殿式建筑为主,大门为古牌楼式,穿过假山就到了第一院,这里的地面全由鹅卵石和青砖砌成几何图案,对面是高大的二层楼。穿过过道是二院,二院的正厅是三间大房,供阎氏家族议事及会议使用。三院的宫殿式大楼高大宏伟,登楼可远眺全村景致。东花园一进三院,雄伟的大门为石牌楼式门楼,两旁有砖砌的八字照壁,门头上悬挂着刻有“文沦草庐”四个大金字的牌匾。尤其是东花园的建筑,全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飞檐走兽,雕梁画栋,“五脊六兽排山瓦,挑檐插飞挂铁马,立栏卧栏露明柱,鼓墩岩石接出厦”,十分讲究。各个建筑物上,都装饰着各种木石雕刻,栏杆柱底石上雕刻着狮子毛猴,方栏卧栏上彩画着各种传说故事,诸如“桃园三结义”,“吕洞宾出世”等。
东花园南窑外壁,完好保存着十八幅阎府家训石刻,其内容或谈交友持家,或言善德治学,均为阎锡山言论。
在东花园的对面,是西花园。比起东花园,西花园的规模要小得多,这里曾是阎锡山的二叔爷阎书典居住的府第。这里亦是个大四合院,出厦明柱,雕刻及绘画都很精致。
1988年,山西省有关部门在这里筹建民俗博物馆,陆续建起了民间刺绣、剪纸、雕刻、编结、竞技、绘画、纺织、造纸、饮食、服饰、民居、信仰以及元宵民俗一条街等90余个展室以及10多处再现当年发生在阎府的重大事件的展现,展览面积400余平方米,馆藏文物4千余件,既有历史文物,也有近现代文物,还有民俗文物,极具历史价值。
阎锡山故居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诡奇的近代建筑群,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其中尤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而使游人流连忘返。遍布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这座故居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编辑:刘寰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