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县阎锡山故居,体现了他以和为贵的思想

2020-09-06 15:18:16 来源:企鹅号——小周周有话说

  传统民居作为可以诠释特定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历史样本”,是聚落建筑中最主要的建筑形态,是生生不息的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与活动的主要场所。晋北地区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所以各区域间民居形态与表现形式大不相同,但又遵循该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大规律。

  阎锡山故居是民国时期执政38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长阎锡山的一座宅院,位于山西省定襄县东北部的河边镇。定襄县地处山西中北部,忻州盆地东部,境内三面环山,中、西部以平川为主,山地丘陵为辅,山脉属太行山系,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青石、白岩石、铁、铜、大理石、白云岩等,整个地势呈簸箕形,滹沱河、牧马河、云中河、同河四支河流贯穿境内,其中主要河流为滹沱河,由西向东灌流,土肥水美,适宜耕种。农作物品种丰富,主要有玉米、小麦、甜瓜、豆类、花椒、向日葵,高粱等。以锻压工业为经济支柱,是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之一,有“中国锻造之乡”的美称。

  定襄县地处黄土高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为 8.7℃,年降水量为 413mm,无霜期五个月左右。人们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造就了与自然相协调的四合院、窑洞等建筑。

  在中国,不知道五台山的人很少。在北方,不知道滹沱河的恐怕也不多。在五台山的西麓,滹沱河的南岸,有一座高耸俊秀的文山,河边镇就在文山的脚下。“河边镇位于定襄北麓,东傍文山,西频滹沱河,因其地处滹沱河环绕着五台山缓缓地流过文山脚下,与从西南方向湍湍而来的牧马河汇合之滨而得名”。

  此地地理位置差异大,山地丘陵较多,海拔 1100m—1630m,农牧结合;自然条件较复杂,土壤构成以褐土与草甸土为主。文山位于河边镇东侧,文山上砚石质地细腻,有红、黑、绿、紫等色,最为优质的是绿石。此地的旅游纪念品中,砚石广泛,工业化程度较高。河边镇以忻台公路和忻河铁路两条主要交通,都是在阎锡山执政期间建造,其中忻河铁路是太钢专线和军用专线,此条铁路由于经济、技术、地貌、中外政治等原因,修建道路坎坷,但最终通车,窄轨也沿用至今,现属国家三级单线铁道。这些都为阎锡山故居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河边镇东靠文山,西频滹沱河,该镇南北约 2.5 公里,顺势建房,形成了18 个堡子。沿着村中石沟街行至村东头,可以看到一片青石砖瓦楼阁,这是村中最高的地方,文昌堡,也就是现在的阎锡山故居。人们说,正是由于一步一步朝上走,步步高升的这块风水宝地,阎锡山才能有其辉煌的仕途历程。阎锡山故居始建于 1913 年前后,他得一个功名,买一块地皮,盖一处建筑,是他仕途升降的直接反映。

  阎锡山任奉“中庸之道”,“和为贵”是阎锡山的座右铭,他亲笔书写“处人以和为贵,然和字每不易做到,欲做到和,是要自己先去和人。”他又身逢乱世,“存在即是真理”,是他的处事哲学。他和他的院落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种儒家学说的印记,在建筑细部装饰处理上都可以感受到阎锡山对于“和”中的造诣。

  1986年8月,阎锡山故居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8月被开发为“河边民俗博物馆”,开放至今。

  阎锡山故居也因其聚落南高北低的地势,在故居建筑的布局上,以东为上,遵循了风水中“左青龙右白虎,宁让青龙高三分,不让白虎压一筹”的风水理念。整个故居可分为南、北两区。

  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文昌堡内,是阎锡山故居分布密集的私人空间。北部地势较低,位于文昌堡外,这里坐落有“东花园”和“西花园”两座,均为传统宫殿式院落,成为阎锡山故居开敞的主体建筑。建筑单体的布局上,以东为上,由西向东逐渐升高,体现出中国明显的等级制度。整个故居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分布有序,体现了中国宗法制度的“内外有别”。这里的院落与院落之间均由入口空间和巷道相互连接,整个故居建筑群的路网形态类似传统聚落的棋盘式布局,以四条南北纵巷和两条价值较高的东西横巷道为中心,巷道与巷道的连接,均为丁字型的交叉路口,形成富有节奏感的人流导向性和较强的领域感。

编辑:张晶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