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了一辈子《妙法莲华经》 它的真实含义 你知道吗?

2020-09-04 16:37:47 来源:今日头条

  汉地有种说法:“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实相的华严。”在所有佛经中,三部经被称为“经王”,就是《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它们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当然,这些功德,光是读也不一定能完全得到。虽然读诵、抄写的功德不可思议,但真正的功德,是懂得这部经到底讲什么。《六祖坛经》里面有一个禅师叫法达,七岁出家,每天诵《法华经》,念了三千遍。后来,六祖大师对他说,如果不解经义,读一万遍也不一定有利。心迷,就会被法华转;心悟,才能转法华。所以,大家应该弄懂《法华经》讲了什么。

  ​此经在汉地历来备受重视。自鸠摩罗什翻译出来后,在南北朝时就很火,有七十多个注疏;隋朝的智者大师更依据此经创立了天台宗。智者大师很小就对佛法有信心,出家后,师父慧思给了他一本《法华经》。有一天他读到《药王菩萨本事品》时,突然入于一种禅定——法华三昧,在入定中发现,佛陀一直在灵鹫山讲《法华经》,还没有散会。他出定之后告诉师父。师父说:“这个境界,只有你能证到,也只有我能证明。因为我们过去是佛陀讲《法华经》时的与会者,所以才有这个因缘。”智者大师依靠前世的力量通达《法华经》之后,弘法、修行都围绕这部经而展开。后来,他造了《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被称为“天台三大部”,是天台宗的立宗根本。

  《妙法莲华经》的经名是什么意思呢?

  ​妙法,

  指此法殊胜,具足初善、中善、末善,词句和意义美妙,圆满无缺等很多特点。

  以前智者大师悟入法华三昧后,有一次在南京讲《妙法莲华经》,光是这个“妙”字,就讲了90天,被人誉为“九旬谈妙”。这不是那么容易的,是从他实际的修证境界里流露出来的。

  ​莲华,

  即莲花,白莲花。莲花有无垢、纯洁等特点,佛教中很多殊胜的法,都是用它来比喻的。莲花跟别的花不同,是因与果同时,花开即现莲蓬,喻为开权显实,以方便门示真实相,烦恼即菩提。

  这部《法华经》,可以说是佛陀的遗教,能让我们决定成就。依靠对其法义的理解,传承的加持,还有自己的信心、精进,这些因缘具足的话,大家可以得到不同的收获。

  ​译者: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新疆人,他的父亲鸠摩罗炎,是印度某国宰相之子,本应嗣继相位,但他不愿当官而出家了。出家后云游到新疆一带,当地国王对他非常敬重,奉为国师。他相貌堂堂,智慧超群,国王的妹妹对他一见倾心,非他不嫁,他只好还俗。后来,国王的妹妹怀孕了。此时她不论记忆或理解,都比以前超胜好多倍,甚至能无师自通梵文,众人感到非常讶异。有一个圣者说:“这种现象,必定是怀有智慧的孩子。舍利弗在母胎时,他母亲也曾智慧超于往常。”果然,等鸠摩罗什出生后,母亲就不会说梵文了。

  ​鸠摩罗什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生起出离心,想要出家。但丈夫不同意:“我出家的时候,你非要我还俗。结果我还俗了,你又要出家!”他非常反对,后来,他们又生了一个儿子。过了一段时间,母亲有一次出城,看到一些无常,觉得世间的一切没有意义,出离心更为坚定,非出家不可。因为丈夫不答应,她就开始绝食,六天不吃饭。见她奄奄一息、命若悬丝,丈夫不忍心,只好忍痛答应。但她比较聪明:“你光说不行,得找人给我剃度。等披上袈裟后,我才吃饭。”于是,丈夫即刻命人为她剃度,她终于出家了。后来精进修行,证得须陀洹果。

  当时,鸠摩罗什只有7岁,也跟随母亲一同出家。9岁时,母亲带着他去印度,在那里鸠摩罗什学了梵文,遍访名师,深研三藏,佛学造诣极深。3年后他们回国,继续修学佛法。之后,鸠摩罗什的名声越来越高,成为龟兹的国宝。当他的盛名传入长安,前秦皇帝苻坚派人征讨西域,就是为了抢鸠摩罗什。当然,此后发生了种种变故,鸠摩罗什所受的挫折无法想象。又过了很多年,有一个皇帝信仰佛教,请他来主持庞大译场,才翻译出大量的佛经。

  ​鸠摩罗什翻译的经论,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在圆寂之前,他对大众说:“我的翻译如果不符经意,让这个身体烧尽无余;如果翻译没有错误,就让舌头不要烧烂。”后来他的法体在火化后,舌头果真不坏。据说他的舌舍利,至今仍保存在一座塔中。鸠摩罗什非常了不起,被称为八宗之祖,没有他,就没有中国大乘佛教。

  以前道宣律师因持戒清净而感得天人护佑,经常给他供养食物。有一次,他问天人,像《金刚经》《法华经》等经典,有很多种翻译的版本,但常常是鸠摩罗什的译本流传最广,而且越受持,越觉得殊胜,这是为什么呢?天人回答,因为鸠摩罗什的翻译是“以悟达为先”,也就是说他已经开悟了。开悟者所说的话、所写的文字,利益众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很容易被大众接受。

编辑:刘寰羽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