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的历史渊源

2020-08-28 15:13:09 来源:微妙佛音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法华经》成立年代约纪元前後,最晚不迟于公元1世纪,因为龙树菩萨(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论》、《大智度论》已引用本经文义。另外《大泥洹经》、《大般涅盘经》、《优婆塞戒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诸经皆列举本经经名并援引经中文义,可见本经之成立年代较以上诸经为早。

  本经於西北印度结集,最初经本不太完整,而是像《华严经》一样,次第结集、增编而成。「序品」、「方便品」、「譬喻品」相继成立;其次,「见宝塔品」、「劝持品」成立,接著是「从地涌出品」、「如来寿量品」、「如来神力品」。较後再加入「分别功德品」、「常不轻菩萨品」;其中「见宝塔品」被认为是反映了菩萨团体以佛塔为中心之信仰。「寿量品」则反映了菩萨们的佛陀观—— 将佛陀视为体现永恒生命者,久已成就,寿命无量。

  「提婆达多品」最後出现,为强调流通本经的功德所增。即使像提婆达多这样犯了五无间罪的罪大恶极者,由於往昔将《法华经》传给因地修行的释尊,由此功德,也能被授记成佛。由此可见,经典的成立,除受到当时思想界的影响之外,与当时的地域、文化、社会、风俗习惯也息息相关。

  《法华经》中。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方便品)。所以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被称为法华七喻,这七个比喻是:比喻品中的《火宅之喻》、信解品中的《长者穷子之喻》、药草喻品中的《药草之喻》、化城喻品中的《化城之喻》、五百弟子授记品中的《衣珠之喻》、安乐行品中的《髻珠之喻》,如来寿量品中的《良医之喻》。这些比喻在经中的出现,不仅体现出《法华经》的文学性,而且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来说明经中开三显一的思想。

编辑:刘寰羽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