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注解九

2020-07-30 16:04:31 来源:百度百科

  空不异色,真空与形色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样说呢?以色执著为实有的,固然不应该; 而将空执著为虚无的,同样也背离了释迦牟尼的教导。要知道,那怕凡夫的五蕴之身, 也是业力所成,也是由于过去世的业力习气熏染才凝集而成。从因缘的角度, 它不是无端呈现的,人生的内在依据便是佛所教诲的缘生之法缘,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处于前后无际的因果系列当中。一切色质均是因缘凑合而成。这因缘凑合就是相对性,就是空性,因此才说空不异色。空不异色是要强调世间因果的实在性,是想说因缘果报的真实不虚,是要说人类社会中的伦理道德所赖以成立的基础,是不可以用空的理论来取消的。

  简而言之,身由业力所造,业力由妄心所造,人若造业便会感受人生的苦果, 以致受身出世而偿还果报的苦恼,今生受过去世的业报,未来世感受现世的苦果。 三世之中, 轮回流转周而复始 除非修善根而超越, 否则不会有了结之时。外道中人因为不了正因至理,远离妙智妙慧,错认为色若灭了便是空, 落于顽空,认为人若死后, 清气归天, 浊气归地, 一灵真性归于太虚空,于是追求清心寡欲,一味修持苦行。 还有的人坚持断灭空的见解,认为人生既然终归是五蕴分离,便没有现世的道德可言,也没有未来的解脱可言,因而进一步便胡作非为,结果种下恶因,将来自己遭受恶果。

编辑:张晶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