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根本智与后得智
五台山旅游网5月26日消息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第九讲 四圣谛
刚才我们讲过,断除了五利使、五钝使的这些惑,就不会再造苦的这个果了。就是你没有“自我”的这种误解了,就不会有苦,也不会再造贪、嗔、痴、慢这种无明的业。以前的业因缘和合就让它报,报里边也没有苦,这就是大乘菩萨修行的法门和小乘的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大乘是无所得。这就是《心经》里面提到的为什么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了。
包括《心经》里面讲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都是大乘把小乘反过来了。不是说大乘菩萨做不到小乘的这些功夫,他是可以做到的,他到八地菩萨的时候,这一切也都断尽了,也可以随时入灭尽定,但是没有必要,因为他的认识比小乘的行人广大得多了。
所以既要有根本智,也要有后得智。小乘的行人就没有后得智,入灭尽定怎么会有后得智啊?你问问他怎么造航天飞机,他一定造不出来,对不对?他有灭苦的根本的方法和涅槃了,但是他不一定有后得智。各种各样后得的智慧,只有行菩萨道才能够获得。
今天除了讲四圣谛以外,小乘的智和得大家应该也明白了。小乘的智就是他知道苦、空、无常、无我,他也知道了苦、集、灭、道,也知道了十二支因缘,也知道这一切现象和我执都不可得,那么他就可以入进一个无我的涅槃境界,这个涅槃就是我们在大乘的时候称为灭尽定的,小乘的时候就是涅槃。小乘也有所得,他也得个涅槃、得一个寂灭。这个寂灭就是我们凡夫、普通人讲的“死”了,但其实我们普通人想死也根本死不掉,因为习气重。只有小乘证果的阿罗汉才能真正地死。一般人没有空,想“死”,那是不可能的。这是小乘的智和得。
但是小乘的智是非常不圆满的。小乘三果及之前的圣者都是从理论上知道了有一种寂灭,也就是小乘的无为正位,小乘也称之为涅槃,但是在没有证入这个涅槃的无为正位的时候,他没有办法自觉地获得大乘的根本智,很难自觉回小向大。
因为在证入这个涅槃的时候,还有无量的法执种子没消除,他们也无从发现,因此这个阿罗汉将来必定还要出定,在出定的时候,他可以反省——“奇怪,为什么无法寂灭呢?”从而可以通过反思之前如来的言教,获得大乘的根本智,理论上四果阿罗汉自觉回小向大是可能的。
四果大阿罗汉获得大乘的根本智之后,对于空的认识就完全不同于小乘时候的认识了,更加透彻知道了空是怎么回事了。但是这时,他虽然获得了根本智,也已经把“我”和“我的轮回”觉破并且修断了,但是他还是没有像佛和菩萨那样广大圆满的后得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他明白了一切唯心,空不可得,但尚且只会停在寂灭的空里面,还无法生出妙用来,也就是对于空生妙用这一半还认识不足,并且完全缺乏运用,也就是缺乏大乘行愿的功课,所以福德智慧无法圆满,法执种子无从消灭。也就是说,他所知道的东西还不足(所以叫做所知障),或者说他会被自己入灭之前的错误见地困住了(也是一种所知障),被困在那个寂灭中了。
因此说,四果阿罗汉的所知障还没有破,他的后得智还不够。这就是大、小乘关于所知障的一些区别。
编辑:丁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