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奋力谱写新时代五台山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1-01-04 09:22:13 来源:今日头条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山西五台山景区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形势迫在眉睫!严冬的五台山上激情饱满、斗志昂扬,拆迁大军浩荡,建设场面如火如荼。如何瞄准扩大“世界文殊信仰中心”影响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总目标,开创出五台山景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局面,近日,带着这一疑问,记者驱车上山寻求答案。

  当前,五台山景区正处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攻坚期。从政策层面看,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全国、全省、全市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拥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众多桂冠的五台山,是山西、忻州东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第一桥头堡,同时具备实现山西省“融入渤海经济圈”战略构想和建设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五台山为太行之巅)的先天区位和资源优势,是山西第一旅游名片、忻州构建“龙型”旅游格局的龙头,政策机遇空前聚集,发展前景不言而喻。从发展趋势看,全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全省、全市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转型攻关期,山西省、忻州市两级政府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再加上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能否腾笼换鸟、顺利转型跨越,关键看五台山敢不敢改革创新、超越自我,会不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能不能坚定信心、担当作为,以事在人为、奋发有为的追求和破釜沉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推动五台山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实现大跨越、开创新局面。从开发角度看,五台山各方面资源近几十年来利用率偏低,发展落下了步子,但对商家来讲,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无论是佛教文化资源,还是生态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都有全省乃至全国不可比的开发利用空间,具有发展多元文化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

  现场采访调研中,记者了解到:山西五台山景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一是产业布局不合理,核心景区建筑体量太大、商业化氛围浓厚,佛教圣地形象不突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核心区外围服务功能缺失、配套产业发展滞后、支撑能力不足,亟待三个乡镇整体谋划、融合发展;二是遗产保护形势严峻,植被破坏,树种单一,景观效应不佳,河道治理水平不高,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工作关系不顺,有些改革举措落地效应差,营商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四是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仍不能完全满足景区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需要,特别是雄忻高铁建成通车后旅游高峰时代的到来,景区承载接待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五是综合执法长效机制亟待完善,旅游市场中一些乱象仍然存在反弹现象;六是安全防范水平不高,运用新工具、新技能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偏低;七是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培育成熟,再加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景区财政收支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八是干部队伍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有不硬不实之处,“等、靠、要”思想严重,急需采取强有力举措进行整治,激发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在五台山管委会提供的相关数据中,记者看到:五台山坚持改革创新,坚定不移的实施“345”工程,即: “3”是指行政办公区、核心区居民、核心区非核心服务功能“三迁”,“4”是指文化品牌、宗教环境、营商环境、党务政务环境“四创”,“5”是指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特色民居、风情小镇、乡村旅游建设。其中开创全新局面的“五建”:一是要建超前性基础设施。景区将按照各片区新的功能定位配套基础设施。坚持超前谋划、顶层设计原则,全线贯通30公里管网,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满足实际需求,轻轨、循环道路、人行步道等各种道路互为支撑、有机衔接,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合理,方便游客。同时,重点推进太行板块旅游公路主线(太行1号)、山西雁门关地区草原防火、五台山医院暨大健康产业项目、智慧五台山全域信息化项目等基础设施项目。二是要建立立体式交通网络。具体主要措施包括,新增轻轨等新型交通方式,修建配套循环道路,待条件成熟控制一切外来车辆进入景区。届时,进入景区朝山拜佛的游客既可统一乘坐轻轨列车按照既定路线旅游观光,又可乘坐新能源公交随机选择旅游景点,还可租用新能源轿车自行规划旅游路线。朝台旅游方面,探索运用索道、步道等新型交通模式,在切实保护台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满足游客有序的朝台旅游需求。三是要建立核心区特色民居。按照2009年申报文化景观遗产标准,五台山核心景区的建筑状况应该是寺庙群为主、民居为辅,二者和谐共融。现如今几十年的无序建设,使五台山民居不仅失去了最传统、最核心的文化色彩,而且在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路上越走越远。在景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安排部署下,将借助国内优秀旅游企业的专业优势,提炼传统民居文化元素,打造布局合理的高端民宿,以高质量追求高收益。四是要建商业区风情小镇。在核心景区外围分区块进行规划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依托区域比较优势,打造禅修小镇、生态康养小镇、度假村、文创一条街、餐饮一条街等新兴业态,推动剪纸、刺绣等传统技艺和表演艺术进小镇。特别利用景观装置和高科技展示技术,营造不同形式的夜间景观,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夜游景观体系,打造夜间文化演艺、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项目发展旅游经济。五是要建沟域型乡村旅游。依托乡村的优美风光、宜人气候和有机农业,开发自然观光、农事采摘等旅游产品,发展观光休闲型乡村旅游;依托村庄原汁原味的古朴韵味,延续古村落文脉,保持古村落风貌,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发展客栈民宿型乡村旅游;依托民间艺术、手工艺品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优势,融入时尚元素,发展文化遗产型乡村旅游 ;依托台磨之乡小杂粮王国优势,弘扬乡村饮食文化,发展名吃特产型乡村旅游。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忻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五台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黎明表示:规划建设好与世界接轨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目前最紧迫的工作就是景区农村房屋征收和改造。其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不容置疑。其重要在于只有通过征收,才能淡化核心景区商业化氛围,疏解核心景区非核心功能,才能完成山西省委两个《指导意见》、忻州市委市政府两个《实施方案》交付的任务,兑现申遗承诺,才能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景区品位,实现转型发展;其艰巨在于住房是老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所,征收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不同利益,有的靠它居住、有的靠它养家、还有的靠它致富,现在要拆掉它,老百姓必然会产生很多顾虑和困惑;其紧迫在于时不我待、机不可失,错过了全国旅游业态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的黄金时期,山西全省“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布局规划、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建设,以及忻州市“336”转型发展战略布局,就错过了五台山景区突破瓶颈、转型发展的最佳时机。这三点决定了征收工作必然是一场攻坚战。

  王黎明告诉记者:转型发展首先要在理念上创新,不能整天躺在“五台山”这块金字招牌上要风要雨,不懂得维护、不懂得经营,已经让五台山与世界一流景区渐行渐远。不打破条条框框,不改变陈规陋习,五台山这块金字招牌迟早会失去它应有的光环。因为五台山不仅是忻州的五台山、山西的五台山,更是全国的五台山、世界的五台山,还是华夏儿女子孙后代的五台山。只有牢固树立“大五台山”发展理念,坚定“老百姓增收、僧众满意、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方向,开展全国文明景区、卫生景区、平安景区、生态景区、智慧景区“五区联创”的新模式,五台山才能奋力谱写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刘丽敏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