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源远流长的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

2020-09-17 15:32:40 来源:今日头条

  在世界艺术的殿堂里,无数瑰宝在其中熠熠生辉,而中国书画更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发出夺目耀眼的璀璨辉光。

  中国书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上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

  中国书画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进入新的阶段,成为艺术传承的时间枢纽;

  在唐宋时期,中国书画更是发展到了一个巅峰,至今仍被人们感慨称奇;

  此后的明清时期,中国书画也是佳作频出,成为收藏家们的钟爱收藏;

  近现代至今的中国书画,则是融入了更多新元素,体现出多元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画",顾名思义是由"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组成,中国书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经典民族象征。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书面语言艺术形式,中国书法与蒙古书法、阿拉伯书法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书法。

  中国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精髓之一,完美体现了字形、线条与结构的协调,服务于传达大师思想和展现线条抽象美的目的。

  中国书法不只是关注书写本身,还关注对书者的气韵与境界,更蕴含书者的精神寄托。

  就如同人们欣赏西方抽象绘画时所做的那样,书画大师将汉字作为思想的载体,表现出超脱于文字本意的独特美感。

  中国画,我们通常称之为"国画",意为民族或本土绘画,在海内外因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而闻名于世。

  传统的中国画通常在丝绸或宣纸上画画,然后进行精致地安置,使其成为一个细致的卷轴。

  在表达方式上,中国传统绘画主要分为工笔与写意两个派别,而人物、风景、花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主题。

  历代画师凭借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思想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揭示了他们对哲学、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社会和自然的认识,画师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境界也在其中得以展现。

  "于书中见画,于画中见书",中国书画是绘画和书法的统称,原来就是一本同源,它们也常常是以不分彼此的共同形式出现。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财富的增加,国内艺术收藏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页将无法估量。

  前代书画得到后人的珍重爱护,当代作品得到众人品鉴,中国书画的魅力在打动着更多人,人们对于中国书画的了解也日益增多,在此老夏就来聊一聊,中国书画在历史时间轴上的前世今生。

  我国最早诞生的书画已不易考,但我们可以从现今出土线条流畅、风格大胆的商代甲骨文书法作品与半坡文化的彩陶绘画上窥见一些端倪。

  在先秦时期,炎黄子孙早已诞生出不少书画佳作,但因时间久远多数已消弭为历史的尘埃。

  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伏羲画卦、仓颉造字等上古传说,都是那个混沌迷蒙的莽荒时代留下的文化印记。

  直到秦始皇统一海内、威加四方,使得国内"书同文",社会经济在此后两汉长期统一的局面里得到发展,中国书画方始进入了新的阶段。

  汉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有了这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自然得以构建。约公元四世纪,书法逐渐成熟,文字多记史、作赋;传统国画也初具形态,出土多丝质、随葬。

  此后随着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越来越多的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得宗教成为中国画的主题。

  三国两晋时期,国已不国,此时的书画作品开始渐多出现山水,以表现对收复破碎山河的情感。

  而随着道教思想在两晋的盛行,书圣王羲之在此时代降生,顾恺之在此时代作画,竹林七贤在此时代隐逸修仙,书画艺术形式在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

  从晋朝到唐朝期间的乱世里,家国不复、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社会里,虽也有佳作出现,却数量极少。

  短暂的隋朝也没有留下太多的书画作品,但随着唐朝建立,国力再度恢复与超越汉代的强度,我国的书画作品由此进入了高产高质的新时期,我们所熟知的不少作品都是在此时诞生。

  一时间,我国书有欧阳询的欧体、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褚遂良的褚书等,画有画圣吴道子的壁画、韩干的马、阎立本的人物画、周昉的贵妇像等。

  唐朝的文化繁荣直接带来了丰富的书画艺术作品,至今仍是人们品鉴收藏的"重灾区"。

  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后,时间推移到宋代,经历了经济衰退后,书画艺术一时停滞不前。

  宋太祖赵匡胤所推崇的"重文轻武",促进中国书画在复兴的经济中得以发展。

  尽管宋朝没有尽统全国,但其繁荣的工商业与发达的海上贸易,使得宋代也是频传佳作。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与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书法都广为人知,更是得到了历代的赞识。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版图更是从远东一路拓展到中亚,广阔的疆域带来了更为多元的文化,中国书画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呈现出各种元素融合的形态,也在这一时期更多地走向世界。

  传统的中华书画明清两代达到顶峰,文人画和风俗画逐渐成为主流,书法也在这一时期达到新的高度。

  尽管想起这两代,我们往往会想起小说与剧作,但其实它们在书画艺术上也频传佳作。

  这两代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更是涌现出董其昌、文征明、唐寅、郑板桥等人,他们不仅工于书法,亦擅绘画。这些书画家享受生活,热爱艺术,创作了许多高品质的作品。

  最后的两代封建王朝里,我国的艺术作品更是渐渐与世界接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

  时间的车轮滚滚而来,很快便抵达了国家衰微的近现代,然而却依旧有不少作品诞生,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更多地是极具时代特色。

  艺术作品硕果累累,永载史册的大师频出,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等人的书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等人的画作,一时"百花齐放春满园",也正是那一辈艺术家初步建立起了新时期的书画艺术体系。

  因为年代距今并不那么遥远,他们的书画真迹犹出没在艺术展、博物馆与收藏家手中。

  在当代,随着东西地理障碍被打破,中西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中国书画的发展也同时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现代艺术与前卫艺术的冲击,在冲突与融合的趋势里,我国的传统艺术在这样的局面里得到了新的发展。

  正如林则徐自勉联中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长存于世界东方的中国的包容性,造就了同样具有包容性的艺术形式。

  当西方艺术在中国落地生根,与传统中国书画相融相生、和谐共存,中国书画也必将迎来水乳交融后的新生。

  泼墨挥毫中,翰墨神韵尽显;笔走龙蛇间,丹青文脉长留。

  中国书画的前世今生,都与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

  今日之国人,尤未忘却先人之艺,将他们所坚守传承的艺术视为瑰宝,在代代先传中不断融合新的元素,使之继续焕发出超越时代的勃勃生机。

编辑:刘寰羽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