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佛,最终是为了什么?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无非是为了这具身体的吃穿住行忙得死去活来,为了满足舌尖的需求不惜杀生,蒸炒煎炸翻花样,还要费尽心思予以妆扮,老了还要竭尽全力呵护保养......但是,这具让我们操劳一身的身体到底是什么,真值得我们如此贪著吗?
人最执着、最放不下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自己的身体。
求一个人天福报、世间美满
还是彻底解脱这麻烦不断的轮回
又或是以佛菩萨作为自己的榜样
不管你的答案是哪一种
佛陀所说的这四个方法
你必须知道
它可以带我们看清生命的真相
多多了解就能减轻烦恼
付诸实修则可解脱轮回
解脱烦恼的根本是解脱轮回
虽然都是在学佛,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目标。简单来说,有的人以未来能投生人道甚至天道为修行目标,侧重在断恶修善、积累福报上。而有的已经意识到这不断生生死死的轮回中危机四伏,只有以解脱轮回为目标,才能治本。更有发起菩提心的修行者,不只求自身的解脱,更发愿普度众生,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修行自身,以行菩萨道为目标。
大部分人比较容易接受第一种,可也知道不能治本,但如果想以解脱轮回、出离三界为目标,要如何生起出离之心,依照什么来修行呢?释迦牟尼佛在涅槃前就曾告诫弟子,想出离三界、解脱生死轮回,应依“四念处”而住。
四念处
“四念处”又称四念住,包括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对四种境界观察思惟、安住心念,从而引发定慧的修行方法。
观身不净
人最执着、最放不下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自己的身体。大部分人终其一生,无非是为了这具身体的吃穿住行忙得死去活来,为了满足舌尖的需求不惜杀生,蒸炒煎炸翻花样,还要费尽心思予以妆扮,老了还要竭尽全力呵护保养......
但是,这具让我们操劳一身的身体到底是什么,真值得我们如此贪著吗?人体的皮、骨、肉、毛发等,哪一样是干净的?“九孔常流不净”,毛孔分泌汗液,大小便更是不净,所以人们要洗澡,看上去外面洗干净了,就对它起了爱执。但如果一层层去剖析,人的身体与动物又有什么本质区别?皮肤里包裹着的就是这么回事,一旦色身死去,很快就会发出恶臭、腐坏,最终剩下一堆枯骨,化为一抔黄土。世人迷惑于色身假相,才会贪著不已。若能透视其本质,明了色身的不净和不可爱乐,自然就能减少贪著,生起解脱轮回的出离心,也更能切身体会到众生的平等,生起慈悲护生之心。
受,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感官也就是六根与外境接触时身心所产生的感受。但其实所有的“受”本质上都是苦的。所以,以投身人道或天道为目标,并不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
我们常说,人生是苦乐参半的。生老病死之类的事,痛苦自不必说,这在佛法中称为“苦苦”。那品尝美食、金榜题名、人逢喜事,这些总是快乐的吧?但佛法揭示,这之所以叫“快乐”,是因为它来去都很快,快乐的当下就是在趋向痛苦,快乐的感觉很快会消逝,随着它的一点点消逝,痛苦就随之而来了。
饥饿时,品尝美食很快乐,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超过身体所能承受的量,快乐就成了痛苦;出汗了,洗澡很快乐,但一直泡在水里就不快乐了。其实,让人快乐的不是吃或洗澡这件事本身,而是饿或者脏的痛苦被缓解了。所以,人的快乐只是某种欲望被满足时得到的短暂平衡,只是“假乐”,世上并没有一种实在的、永恒不变的快乐,在佛法中这叫做“坏苦”。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事实是否如此。
观心无常
尤其是在坐禅中,就像一杯被搅动过的水沉淀下来,我们能更容易地发现自己的心念被贪嗔痴等种种烦恼带着跑,能够观察到心的无常。比如静坐时,突然听到声音,那是耳识在作用,耳朵在感受,然后开始想这是什么声音,根据这声音又牵起了许多联想,一念就跳到十万八千里之外......我们要学会觉知它,看清楚它在跑,但不被它带着跑,这散乱的心会逐渐安住下来。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念一样是无常变化的。快乐到来时,不会永远快乐;痛苦降临时,也不会永远痛苦。情绪高涨时,未必长久保持;心情沮丧时,也未必持续不变。心念总是飘忽不定的,念念都是无常,时时都在变幻。认识到心念的无常本质,就不会执著于某种感觉,不会因顺境而自鸣得意,也不会因逆境而难以自拔。
编辑:刘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