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 《扫地》

2020-09-11 18:35:07 来源:五台山云数据网

  《扫地》

  日日扫复洒,不容纤物侵。敢望来客口,道是主人心。蚁过光中少,苔依润处深。门前亦如此,一径入疏林。

——齐己(唐)

  以扫地入诗,以扫地蕴禅,这是很有新意的地方。诗者用语辞简白、浅直,很有点见微知著的意思。此中佛商智慧有四:

  清风扫叶无尘地。在佛域文化里,扫地是禅子的三大功课之一。

  释迦牟尼的弟子周特盘利就是因为明晓“除垢”的道理而悟道。

  可见扫地正是禅心的体现。尘世有四季,各季各有色。

  随着不同的季节,心外宇宙的景象是会有不同变化的,自心虽然不能随风而舞。

  但作为泽人惠己的佛商,在行为上不能无动于衷的。

  心有净土,静土即生。用禅趣清风,对于自己的修心修行之修为,对于法人的修持修法之修道,唯有即景清扫,人文事物四大商域资源,才会随缘素位,各归其位,各美其美,各滋其味。

  竹影拂阶有禅机。首联写扫地需日复一日不断地清扫,不容丝毫尘垢沾染上,其实是喻示着禅心的修持。

  可是又有多少世间过客,知道这就是一片禅心的任运呢?正因为勤于清扫,才与自然契合,迎来一片宁静的净土,院内院外一片萧然清朗的净境。

  在俗参禅,试想竹影斑驳微微摇曳,似在拂拭阶上的尘泥,但是竹影本是虚幻之象,故无法将尘泥拂拭而去;清风阵阵穿过池塘,水面泛起微澜,却听不到声音。此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意境。不正是“竹影拂阶尘不起,清风穿池水无声”之殊妙吗?

  常进常出多常土。老农们知道,有一种现象,叫“根际效应”。即农作物根系的细胞组织脱落物,还有根系分泌物,能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

  勤于经营农作物的墒情,农作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世事无常,肉身无常。在无常中,精进参悟其有常,恰恰是人在有限生命阶段,生发异趣的地方。佛商之商事行为,每天每件事,都是实实在在要去面对和解决的。

  常常让自己的心灵,安顿在无常背后的有常之道;常常让自己的行为,出入于有常之中的无常之事中。就像农民之于土地的耕种,播种发芽,开花结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周而复始,尝到常道,乐其异道,就会让无常之生命,增添更多的色彩。还能参透丰富多彩背后的无色无相的空灵。这种空灵之根性,就是参禅悟道之根本。便纵心有千千结,意结真地气,入土自舒安。

  一扫一净少一迷。诗者在《落叶》中,又云:“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在佛商读来,扫落叶而不悲秋,浮现在脑海中,也许春天的绿阴与鸟语,如此之境界,真是佛商比俗商,更占便宜的地方。“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让物品一尘不染,也要让心灵干净。扫地,是处事之道,是待客之道,更是佛商的治理之道,日日为之,自有其妙。

编辑:刘丽敏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