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唤醒朝拜的梦,喜迎佛国春渐来
春雷乍响谓之惊,万物复苏谓之蛰。
今天农历正月十八,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五台山云数据旅游网祈愿来山游客四时吉祥,在佛国净土的拜见之路上寻得自己的心安。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惊蛰三候】
我国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满园桃花朵朵娇艳,馥郁清香。二候仓庚鸣:春风和煦,黄鹂早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开始鸣叫。三候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惊蛰花信】
惊蛰节气是春姑娘开始站稳脚跟的时候。惊蛰三花信: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这三种花一开,浓郁的春天气息也就扑面而来了。
【惊蛰茶语】
茶谚云:“万物长。惊蛰过,茶脱壳。”“茶脱壳”,指的是万物复苏后,茶树上保护和孕育越冬茶芽的鳞片,逐渐张开。茶的保护伞完全脱掉之后,开始焕发生机,蓬勃生长。蛰伏蓄势了一冬的春茶,迫不及待地吐露着新绿。
【惊蛰养生】
惊蛰时节,气温逐步升高,各种病毒和细菌开始进入活跃期,需做好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工作。同时,“春困”来扰,日常生活中要保证足够睡眠,适当午休。饮食应清温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户外活动不宜太过激烈。天气乍暖还寒,还需适当“春捂”。
【惊蛰习俗】
吃梨。苏北及山西一带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古代走西口者也取“离”的谐音,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后来,山西的人们惊蛰日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祭雷神。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在台湾,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打小人”。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