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与茶道
茶艺与茶道有何区别呢?茶艺与茶道是什么关系呢?
茶道,王玲教授在其著作《中国茶文化》第二编“中国茶艺与茶道精神”中指出:“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茶艺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蔡荣章先生也认为:“如果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 ‘茶道’。”“指导‘茶艺’的理念,就是‘茶道’。”我们认为,王玲教授和蔡荣章先生的这些话已经将茶道、茶艺的区别和关系讲得很清楚了。它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的行为准则。因此,陈香白教授认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不过,以这样的高度来要求茶人毕竟过于严格和空乏,常人不易掌握,一些茶艺大师和专家们便以精练的哲理语言加以概括,提出茶道的基本精神,使所有茶人易于理解和便于操作。这些基本精神就是饮茶的道德要求,亦称之为茶德。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就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注意操行具有俭仆美德之人,陆羽已经对饮茶者提出品德要求,喝茶已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生理需要的解渴了。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由此可见,茶道应追溯至唐代陆羽时期。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1990年《中国茶叶》第6期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则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来表述:
(1)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2)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还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
(3)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显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 ‘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示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大法。’体会之深,令人敬佩。”
(4)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总之,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我们应该根据茶道精神来从事茶文化活动。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