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碗里是道粮,还是三毒?
食物美味,便心生贪欲;食物粗劣,则又起嗔怒;念想着吃饱吃好,竟却不知饭食从何而来。人生在世吃一碗饭,已具足贪嗔痴三毒烦恼。智者应该好好想一想,不要因为饮食之事而耽搁一生。
佛教虽有“三净肉”之说,但究佛慈悲本怀,不应食肉。
如《华严经》云:若诸菩萨。住冢间时。于诸众生。恒住慈心及利益心。坚持净戒。摄护威仪。澡洁其身。不应食肉。
《梵网经》: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以及《楞严经》《楞伽经》《涅槃经》等等,皆主张断绝肉食,食肉断大悲种性。
《印光法师文钞·一函遍复》云: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人应当常常吃素,即使现在不能做到,也应该渐渐减少以至于永远断绝肉食才合理。此理,即是佛理、佛心,即《观无量寿佛经》之“佛心者,大慈悲是”。
此外,《楞严经》上说:“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五辛可催发、生起人的淫欲、嗔恚之心。“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皆是轮回痛苦之因,万恶造作之源,因此亦应不食。
食存五观。
佛陀曾教诫弟子“食存五观”,即吃饭的时候要作五种观想,吃饭是一堂很庄严的佛事,吃饭也是在修行。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吃饭的时候,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自己有多大的福报,并且要思量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我们平时所吃的饭菜,都是由人垦植、灌溉、施肥、锄草、收成,淘洗、炊煮,最后送到我们面前,不知已花费了多少人的功夫与心血。用餐时,要心存感恩及惜福的心。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借着饭菜反思一下自己的德行够不够,能否受得起这样的饮食供养。百丈禅师一生躬亲耕食,树立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千古楷模。八十多岁,每天还到田里辛劳作务,弟子不忍心,于是将耕具藏起来,怀海禅师找不到工具做事,便不吃饭。所谓“不懈怠一日,不妄食一餐”。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要谨防贪念,远离过失,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平淡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好吃的不起嗔恨心。凡事以中道为宜,饮食也是如此,不可过饱,少食。《阿含经》载:“若过份饱食,则气急身满,百脉不调,使心壅塞,坐卧无安;又减少食,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把饭当药吃,不要太费心思去琢磨营养、烹饪等。《佛遗教经》说:“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
编辑:刘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