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和饴:月饼的前尘往事
五台山旅游网9月28日消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在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那大家知道月饼的由来吗?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便把圆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后又在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中,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
还另有民间传闻说:中秋节吃月饼其实起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成为馈赠的佳品,后来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就流传开来。
月饼慢慢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因原料、调制做法、形状的不同,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
月饼也象征着团圆,是现今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月饼同时也带有思乡之情,传统文化认为,在中秋之夜皎洁的明月下,远离故乡的人们同眺着同一轮圆月,心灵的距离得以拉近,思乡之情更是增强了许多。
总之,月饼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在中秋节当晚具有广泛的社会表达意义,表达着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等的某种程度的承载。
编辑:武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