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谱之道家大仙
神仙,是道教基本信仰"道"的形象化体现,得道成仙是道士修行的目标和最后归宿,因此道教历来十分重视神仙的造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播的需要,吸收和造构的神灵愈来愈多,有的被淘汰了,有的被保存下来,最后形成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研究剖析这个神仙谱系,是认识道教的重要方面。
道教是一个多神教,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而来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另外道教按照人间的秩序创造了天廷及其皇帝玉皇大帝和一系列官员,吸收了佛教地狱和海中世界的概念,作为天庭的附属,也创造了阎罗殿和水晶宫的一系列神仙官员,再加上地方神仙系列如四值功曹、山神、城隍、土地、灶王等,还吸收了众多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八仙等作为天庭秩序之外的"散仙"。所以道教的神仙众多,还随时可以吸收地方百姓创造的任何神仙以及崇拜的名人,如妈祖、关帝等都可以纳入道教的神仙系统。但一般宫观只供奉三清神像,其他的神可以建立自己的庙宇。 此外,道教认为人身也是一个小天地,因此人身上的各种器官,例如毛发、五官等等也都有神灵驻守,并且有相应的修持方法。道教其实是归于老子的思想。
中国神仙谱
 
 
三清,道教用语。指神仙所居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仙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元始天尊
先天尊神——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生于太无之先,禀自然之气,初称元始天王。东晋葛洪的《枕中书》称,“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天王,开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后,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即化成青光投入其口。圣女怀孕十二年,始化生于背脊之间,言语行动常有彩云护体。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就称为元始天尊。《历世神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
居天最高: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神灵所居之处是‘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玉清境内,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众神仙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
秘道度仙:《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
奉祀:道教宫观大多设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于大殿神像之中位。在大型道教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或神像,也均以元始天尊为中位。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民间亦有在冬至日供奉元始天尊的习俗。
 
灵宝天尊
先天尊神——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於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绿那玉国,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於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辅司高仙: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处受经法以後,即辅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阙,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侍卫。万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
灵宝度人:据《洞玄本行经》,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於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奉祀: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民间于夏至日常以供奉灵宝天尊为主神。
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即老子。约自北魏起,又称太上老君。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於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於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齐梁高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定太清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极宫,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魏书》的《释老志》称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道之化身:《云笈七签》云,“「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无生,先於无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故曰:吾生於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出虚,出入杳冥。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为圣作师:太上老君自伏牺氏合神农氏以後,累世化身人间,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牺氏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等等。世代作圣者之师。
奉祀: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编辑:admi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