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故事】隋文帝夜梦摩尼珠 解脱师修行佛光山
话说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国,初始依附黄老,地位并不显赫。到西晋南北朝时期,以儒家为首的传统文化,在乱世中受到冲击,佛教稍作调整,竭力迎合帝王,很快在中国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从而迎来了隋唐时期的黄金时代。随着佛教的兴盛,以代表中国文化的儒道两教,同佛教的论争也随之趋于激烈。其中论争的话题说:佛教来自异域它国,厌世弃俗,追求寂灭,不重忠孝,不合中国国情。然而佛教每次以理论的优势,驳倒对方。以后,儒家逐渐认为,自家奉行的是世间法佛教奉行的是出世法,互有依重,也就不再多说了。这就急坏了道教,虽说有本老子的《道德经》,但其理论体系远不及佛教的致密完整,因此,一方面急忙在佛教的典籍里吸取营养,以弥补自己在理论上的缺陷,另一方面抬出了《老子化胡经》说,老子西出函谷关成佛,释加牟尼受老子教化,成为他的弟子。这么一来,佛教当然不能相让,也开出伪证明说:老子是佛的弟子摩诃迦叶转世。还说:宝历菩萨是伏羲,吉祥菩萨是女娲等等,在这里,佛教也被中国文化逼得不得不改头换面了。到北周武帝时,佛道两教的斗争陡然升级,拼死相争,最终导致了二次法难的悲剧。
魏齐以来,北朝佛教发展过滥,诸如寺多、僧多、殓聚财物多,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源,是这次灭法的深层原因。北周武帝的这次灭法,实出于富国强兵的目的,且采取了相当慎重的态度。尽管如此,由于涉及范围很广,使佛教遭受了惨重的打击,五台山的佛教,也由此受到了重大损失,这种局面,直到隋文帝杨坚手上,才根本扭转过来。在我国历史上,隋文帝杨坚虽然算不得一流的帝王,但也还算是励精图治的有为之主,他的最大功绩是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达200多年的分裂局面。杨坚一生迷信佛教,隋唐以来佛教出现少有的鼎盛,杨坚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杨坚的奉佛,和他幼年的成长,有着至为重要的关系。
杨坚出身名门望族,祖上功勋显赫,其父杨忠,为北周开国功臣,武帝宇文邕时,官拜柱国大将军,封隋国公。西魏大统七年(541),杨忠时居家乡冯翊(今陕西华阴县),其时夫人怀上了杨坚。六月的那一天,夫人吕氏忽然心血来潮,兴奋不已,便匆匆赶往般若寺拜佛,不想就在这天夜里,生下了杨坚。据说临产时满室暗香院外紫光闪烁,隐隐还传来了阵阵仙乐。就在这时,只见一个30多岁的尼姑,手把念珠,口念弥陀,径自进入产房,对吕夫人作下一揖说:"幸哉,幸哉,此儿非凡人也,乃我佛门护法金刚托身。"夫人问道:"师父如何晓得?"尼姑说:"是夜有神人托梦,故贫尼早早赶来伺奉。
原来,这尼姑是蒲坂(今山西永济市)刘家的女子,她从小不乐俗世,不恋婚爱,却喜沉思默想,因此早早入寺为尼,法名智仙。智仙平时少言寡语,却是极有见识,且能预知吉凶,所言每每必应,加之戒行高洁,因此官贵士宦,都尊称她为神尼。且说智仙尼姑走进产房,将她夜梦神人,托管婴孩之事说了一遍,又抱起杨坚对吕夫人说:"你看这孩子的额头上,有五根柱子直通天庭,风骨奇异,实乃那罗延转世,断不可混入俗世,以遭不测,不如就在寺中隔出室,交由贫尼养育。"那吕氏听了,开始总是不舍,后来细细思量,觉的这孩子生前生后,果然事多蹊跷,便和杨忠商量一番,就划出般若寺,将杨坚寄养在寺中,由智仙尼姑抚育,起梵名那罗延,意为金刚不坏。至此,智仙尼姑就以养母和启蒙老师的双重身份,对杨坚日夜精心培育,不仅和杨坚产生了贴肤亲情,而且将佛家的意识,也植入了杨坚的血肉,直到文帝长到13岁时,才离开了寺院。后来周武灭法,智仙隐居文帝后宫,未改戒行,直至老死。
再说杨坚15岁时,就作了西魏的车骑大将军,19岁时,被周武帝任命为隋州刺史。宣政元年(578)宣帝即位,因杨坚女为宣帝皇后,杨坚执掌了朝中大权。昏庸荒淫的宣帝死后,杨坚最终于公元581年代周自立,建立了隋朝。和佛教结下不解之缘的隋文帝,在统全国的同时,也统一了佛教。他即位后,立即诏令天下,听任随意出家,令五岳各建寺一所,令诸州县建僧、尼寺各一所,因此在他朝短短的24年中,全国度僧尼236000人,兴建寺院达四五千所。令人感动的是,文帝兴佛不忘智仙,他将周武朝时西域僧人送他的一包舍利,为他的规范师(文帝对智仙的尊称),在全国建舍利塔110余座,塔中画供尼师像,还亲撰塔铬,自称菩萨戒弟子,其刻骨铭心的感情,可见一斑。
隋文帝统一中国,认为是神佛保佑,因而更加迷信佛教。他笃信因果,常请沙门昙崇入宫,为自己讲授佛法,待之师礼,自称"师儿",独孤皇后自称"师女"。在召请沙门昙延为国祈雨时,文帝亲率百官席地陪坐,情态虔诚之极。他自己后来干脆皈依三宝,请法圣法师受戒,做了“菩萨戒”弟子。文帝一脚踏进佛门后,因山西是智仙尼师的故乡,又是他祖上的发迹之地,故对佛教盛行的五台灵山,备加崇仰,一即位就下诏,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各建寺一所,内设文殊像。这样,就在五台山的东台建望海寺,西台建法雷寺,南台建普济寺,北台建灵应寺,中台建演教寺。开皇十一年(591),文帝命忻州刺史崔震,分赴五顶五寺,供奉五方文殊,为独孤皇后和杨勇、杨广几个皇子,举办祈福消灾法会。两年后,文帝再次遣使至山,以佛弟子的名义,给文殊写了封亲笔信,信的大意是说:昔日周武灭法,今弟子欲植善因,故复兴释教,意在国祚昌盛,天下同归。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