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故事】之镇海寺康熙寻父
却说康熙侍奉太皇太后,西幸五台山,只因山路险峻,太后未能亲临佛地。故他回京后,又侍奉太后出北口游乐避暑,所过之地,也是大山深谷,直玩了两月光景。怎奈祖母年岁日增,身体也日渐软弱,终在76岁时离开人世。就在祖母仙逝11年后,康熙皇帝三次巡幸五台山。他曾说:“‘释氏之教,息心净业。’而文殊所愿,在绕益众生。”流露出了对五台山的眷念,想借文殊在蒙藏等名族中的崇高神威,凝聚人心,再边防筑起一道强大的长城。故而早在前两次朝山时,他就将菩萨顶文殊真容院,定位皇家寺庙,并安排阿王老藏大加修缮。
康熙三十七年(1698)的三月,康熙皇帝带长子允禵,三子允祉,协同蒙古大喇嘛格根,由京起程(经良乡县箋家庄、涿州长沟二里桥、涞水县永阳、易州唐湖、满城县、完县、曲阳县镇里、阜平县张家庄、龙泉关),于四月八日驻跸菩萨顶。带头迎接皇帝的,是前次朝山服侍过他的老藏丹巴。原来,阿王老藏已经圆寂11年,老藏丹巴是他的徒孙,顺治时一同由北京崇福寺而来,如今代行菩萨顶大喇嘛的职权。却说康熙皇帝见菩萨顶,构筑得华丽宏富,流金落碧,煞像一条俯卧于灵鹫峰的黄龙,不禁兴致大增。遂由老藏丹巴引导,前至山门,迄于过楼,游了寺中的33院。看时,中有五重大殿,下筑须弥座基,上盖琉璃瓦顶,红柱绕檐,石栏回护,殿殿都有二龙戏珠陛道。左右分别是殿堂院、方丈院、客堂院,兴贡院、茶房院李子树院,买卖院新房院、风水院,昌顺院、马房院、长寿院,栅子院、铁房院、僧尼院,还有十八间楼院等等,足足有一里多长。
真个是重楼杰阁,规模巨丽,曲径通幽,气韵高华,成为五台山诸寺之首。其时,当皇帝走到风水院时,见院中多了一池碧水,很是诧异。便说山头之上,怎么会有水泊。老藏丹巴说:"菩萨顶本为风水宝地,下为二水环流,东有东台青龙山,西有西台白虎山,后倚北台为靠山,南有南台为照山,更兼皇帝幸山,给五台山带来了龙气。所以我们在修庙时,师父老藏丹贝在这下面挖出一颗土龙蛋,接着地下圣水涌出,形成了水池,这全托天子的福德呀!"康熙皇帝听了大喜,心想这师爷、徒孙三人,在这十几年来对皇家忠心耿耿,不仅将菩萨顶翻修一新,像设齐全。还修建了台麓寺行宫,五顶寺庙,和殊像、碧山等寺,使五台山换了新颜,功绩卓著。因此敕封老藏丹巴为"清修禅师",赐龙袍、彩缎,命他提督五台山番汉大喇嘛,并授提督印、斩杀剑。又特赐菩萨顶供银1000两,命山西全省向菩萨顶进贡钱粮。皇帝对菩萨顶和喇嘛如此恩宠,并给予很大特权,故山中喇嘛莫不欢呼万岁,齐声感谢皇恩。老藏丹巴乘兴将自己编撰的《新清凉山志》,敬献康熙,请皇帝斧正,康熙随即为撰文作序。五台山黄教经过皇帝扶植,出现了少有的繁盛景象。
四月初的五台山,山头积雪斑斑,山下桃李盛开,一派神妙景 象。康熙由老藏丹巴等陪同,和皇子们遍游山中圣迹,在菩萨顶住了三天,赏赐了山中喇嘛僧众。于四月十一日住五台县,后由河北保定乘船回京。康熙这次朝山,又留下一个在花山寺寻父的传说。
传说康熙这次朝山,见清水河畔的镇海寺,景色深幽奇丽,便直来到山门前,见一个老僧正在清扫寺门。康熙见这个僧人约有60多岁,上身穿半新不旧的对襟祆,下身穿深蓝色夹裤,脚上一双圆口布鞋。便上前问道:"敢问师父尊姓大名?"那老僧斜睨了他一眼说:"既然出家,何来姓名?"康熙自知失言,转而觉得口音好熟,又见老僧气质不凡,心想或许就是父皇,便穷追不舍问道:"法师因何出家?"那老僧面目冷漠,只管扫地,康熙怎肯放过,便念出一偈说"既然出家总有事,身居佛事亦有事。法师不念家中人,家里上下念法师。"康煕说完,见老僧身子微微一颤,随即丢弃扫帚,没好气地说:"僧人自有僧人事,家事自有家中人。僧事家事皆国事,家人僧人皆清人。"说完返身就走。康熙见状,紧追一步问道:"请问师父法名?"那老僧冷冷地丢下两个字说:"八叉",一转身就不见了。康熙不见了老僧,口里心里只管"八叉"、"八叉"地念,蓦然省悟过来,这不就是个"父"字吗?遂急忙跟踪追寻,哪里还有老僧的影子?只见后院殿墙上,淋漓了一片墨迹,却是尚未干透。细细看时,原来写的是一首诗:
离俗当僧花山寺,不慎破碗被赶出。古有子债父来偿,今希父债子来还。
康熙见那字虽然颠倒潦草,却正是父亲笔迹。想到父亲已是花 甲之年的人了,自出家到今,衣物不丰,居无定处,颠簸辗转,一定 吃了不少苦头。如今竟落得因为打了一个碗,被人家赶了出来。还希望做儿子的,替他还了这一笔债。想到这里,康熙心中一阵酸楚,回到菩萨顶后,即派出侍卫四处寻找,打听得是朝南沿着清水河走了,于是带领大队人马,起驾尾追而去。
四月十二日,康熙从台麓寺沿清水河南下,在狐峪口村,见只火狐只管向他张望。却是望一望,转身走几步,望一望,转身走几步,直把好奇的皇帝,引到了翠柏掩映的白云洞。康熙即命大队人马就地休息,自己带亲近侍卫二三人,弃马直上白云洞,见七八个尼姑早跪在那里。只见领头的一个老尼说:"阿弥陀佛,皇上果然驾到。"康熙奇怪地问:"师父如何知道朕要来?"老尼说:”皇恩浩荡,佛地二龙。"康熙慌忙问道:"可曾见痴真和尚来过吗?"老尼说:来时亦是他,去时亦是他,匆匆过路客,黄袍换袈裟!"康熙见老尼话藏禅机,知道是再也找不到父皇了,遂领了大队人马,前往五台县住宿。第二日回京后,即命人在景德镇烧了几窑上好的瓷碗,在第四次朝山时,分赏镇海、菩萨、清凉等寺。据说,航是他第四次朝山时,做乖弄痴的顺治,已经苍老得不成样子了,穿着一身皱巴巴的僧衣,一步一颠,行至一处荒山野穴,身偎蒿草喃喃坐化。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