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五台山与神英,无名等几位禅师的渊源

2020-01-17 14:36:59 来源:五台山故事

  这里再说大华严寺的法云,12岁出家,几年下来,连几句简单的经文都没背过,本是寺中的一位笨和尚,人们后来就干脆叫他"牛"。那天李长者在北台见到了妙德文殊,法云听了后心里非常羡慕,常常骂自己有眼无珠,因此他十几年来,天天寻找文殊菩萨。那一次他走到东台时,见到一位老人怀里抱着一团雪打坐,就上前问道:"文殊在什么地方?"老人说:"你问这有什么用?"法云说:"我生得笨,求他开示。"老人说:"这与你的前生有关,你还是不要找他了。"法云听了这话,真是痛苦极了,更坚定了他寻求文殊菩萨的信心,于是又不顾一切地向北台顶攀登,冷不丁被一股风雪扑倒在 地。朦胧中,法云眼前又出现了那位老人,只见老人对他说:"你还是找文殊吗?"法云说:"我就是死也要见见文殊。"老人说:"既然如此,我就告诉你吧,因为你前生过分贪心,故你已经入了牛类,既然你寻到此处,我就给你看看。"老人说着,就拿出一个如意钩来,然后从法云的口中探入,钩出他的心脏来,法云看了,果真是紫黑一团牛心。老人便把他的心肝一件件钩出来,然后就在天海中清洗了,又揪了一朵白云擦干净,然后再一件件给他安放进去。法云在恍然之间,一觉醒来,眼前不见了老人,原来自己做了一个梦,只是顿时觉得心里异常明亮,从此读经,竟是一目十行,很快成了五台山的一位高僧,不久就到菩萨顶当了住持。

  唐代的五台山佛教,这时已有了唯识宗(窥基),华严宗(李长者),净土宗(昙鸾),律宗(法聪),密宗(波利)等诸宗。关于禅宗,自达摩始祖以来,历经慧可(二祖),僧璨(三祖),道信(四祖),弘忍(五祖)。到慧能(六祖)时,分为南顿、北渐两派。然而,将慧能南宗禅最早传入五台山的,却是一位印度僧人崛多。原来当时的古印度,由于伊斯兰教的侵入,佛教开始呈现出衰败的迹象,大唐蓬勃发展的佛教,吸引了崛多三藏,他便远涉流沙,直礼慧能学法,深得南禅法宗旨。开元初年(713),崛多慕名巡游五台山,当他路经定襄一个村庄,见庙庵里有个僧人正襟枯坐,心中不免有些好笑,便上前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枯坐?"答曰:"观静。"崛多问:"观者究竟何人,静者又为何物?"僧人听了,便有点不知所措,遂作礼垂示。崛多便说:"何不自观自净?"僧人茫然不解。崛多又问:"你究竟师从哪家?"僧人说:"神秀大师。"崛多听了说:"我西域异道最下者也不堕此见!兀然空坐,于道何益!"僧人惊讶地问:"那你的师父是谁呢?"崛多说:"我的师父就是慧能,你何不速往曹溪,向六祖参习?"僧人听了,心里非常敬佩,便依照崛多指引,径往曹溪参谒慧能。慧能对他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又说:"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僧人顿然得悟。

  慧能以后,荷泽(南宗禅分为荷泽、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的神会,是慧能最得意的一个弟子,他在和北宗关于法统的论战中,确立了慧能六祖的地位,使南宗禅名震四野,因此史称神会为禅宗七祖。神会的弟子很多,这里说的是传入五台山荷泽禅法的神英,神英禅师(俗性韩)今河北沧州人,童年即悟道,受具足戒后即寻师访道,久视元年(700来到长安,参加了武则天组织的译经活动,先后在福先寺和西明寺义净译场,担任证义,译出了《金光明最胜王》、《能断金刚般若》、《弥勒成佛》《一字咒王》等20部经论武则天还专门写了《圣教序》。且说神英在南阳神会处参谒,尽得无念禅("说空不住空,说有不住有,不住非有非空"的顿悟禅)法。那一日,神会对他说:"昨日我在定中看到,你于五台山有大因缘,你应该马上动身到那里越快越好。"神英听师父这样说,顿然心领神会,遂于开元四年(716)夏六月中旬来到五台山,在大华严寺中的华严院寂心参禅。

  那一日午后,神英独自一人游至西林,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座寺院,遂入内一一巡视,依次看到了雄伟华美的多宝塔、护国仁王楼行宫道场等,便想起神会所言知道是文殊化境,时怆然下泪,遂就地结庵而居,发誓按化境兴建寺庙。因他是长安来的名僧,远近拜谒者络绎不绝,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筹集了百万金,兴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法华院(豆村东北15公里,为梁朝志公的修持之地,今有志公洞,相传梁武帝曾亲自来此,向志公问以国事志公曾授十二时歌)。神英所建的法华院,是按《法华经》中描述的格局:山门一十三间,门内两侧为行宫道场,有文殊、普贤及从属仪仗塑像;山门外有五台山十寺血脉图,内有多宝塔一座,四门为神秘的玉石功德;后为五间护国仁王楼,上有玉石文殊、普贤圣像及其部从,壁画多为吴道子的真迹。寺院建成后,神英专弘荷泽宗的无念禅",兼弘天台宗的教义,因此说当时的法华院,是五台山荷泽宗和天台宗的道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神英在法华院中兴建了五间护国仁王楼,恐怕与他当时对武则天的政权崇拜,有一定的关系,这就在五台山再次把护国的问题亮了出来。历史上的僧人,虽然不乏关心国事并为之献身者,但更多的是以弘扬佛法为根本要佛法长存,即使国破家亡也不太在意。神英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能从世法出发,主动和统治者保持一致,从哪方面来说,也是可资人们回味的一件事。

  神英之后,来五台山的荷泽宗僧人还有无名禅师(亦名无名祖师,为高力士之后),他也是神会的大弟子,神会以"吾之付法,无有名字",因此号为"无名"。无名祖师遍游名山,访师学道,博闻多识,宋代真容院妙济大师在他所著《广清凉传》中,称赞他是"法苑之梁栋,释门之标准"。德宗时,据说于叔明和令狐澂上奏皇帝欲沙汰僧尼,无名祖师冒天下之大不韪,上表直谏而止。无名禅师于贞元六年入佛光寺,三年后圆寂,泽路节度使李抱真在寺后山坡建了一个六角形砖塔,即留存至今的历1200多年的大德方便和尚墓塔。

  再说北宗禅,当时五祖将衣钵传给慧能,神秀别无选择,来到荆州当阳山,北禅宗的渐悟法便在北方盛行。据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秀也变得胸怀宽阔起来,他并不记恨慧能,还时时维护慧能据说晚年连修禅之法,也转向了顿悟。他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可见他的思路,也是有所转变。这里只说神秀弟子巨方禅师(湖北安陆县曹氏子),他幼时从明福院朗禅师学习《法华》、《维摩》,遍探诸种经论,后赴南阳造访神秀,神秀问他:"你从哪里来?"巨方禅师答:"清凉山。"神秀又问:"如何是清凉境?"禅师答:"白云覆古顶。"又问:"白云散处如何?"答曰:"不昧。"又问:"如何是境中人?"答曰:"一枝横出,五叶芬芳。"巨方禅师深达禅观,和神秀说禅应对自如,因此初次见面,神秀就颔首满意地认他为传法弟子。巨方禅师后又到上党设立丛林,徒众逾千人,被吴文涣侍中看中,迁入新建的郓州安国院弘法。巨方禅师后来重返五台山,在山中弘道20多年,是将北宗禅最早传入五台山的一位僧人。正是:

  无限春光又一年,浮云收尽露青天。

  临行踢倒须弥去,后夜山头月更圆。

编辑:admin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