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探考,释迦牟尼成佛后是如何发展壮大佛教的

2020-01-16 12:14:09 来源:五台山故事

  

       且说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度众说法,他非凡的思想理论,征服了一批又一批人,各色人等纷纷皈依,佛教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其中,门下不少俊才英杰,最为著名的当为十大弟子、十八罗汉和500罗汉,还有四大菩萨和弥勒。

  这里单说500罗汉,他们原本是婆罗门拜火教著名首领优楼颜螺迦叶门下的弟子。那一天,不可一世的优楼颜螺迦叶听说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有不少人皈依在佛陀门下,决定屈尊到佛陀那里探听一下虚实,不料他和佛陀交谈没多久,就一头拜在佛陀座下作了弟子,并将他门下的500名弟子带到鹿野苑皈依了佛陀。这500人后来就成了佛教中的500罗汉。

  释迦牟尼弘法传教,四大菩萨的首席智慧菩萨文殊,就首当其冲担当了助教的角色。文殊菩萨不但在诸菩萨中以智慧第一,能于诸法实相通达无碍,具足各种说法善巧、教学方便,是使学人直接趣入智慧大海的大智菩萨。而且还是三世诸佛的老师,众生佛道中的父母,释迦牟尼的九代祖师。文殊菩萨往昔为妙光菩萨时,曾教化日月明灯佛的8个儿子学法,其最后成佛者为燃灯,而燃灯佛在百劫前又是释迦牟尼的授记老师,故而有释迦牟尼九代师祖的说法。在《放钵经》中,佛陀曾亲口对大众说:"今我得佛……皆文殊师利之恩,本是我师,前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文硃者,为佛道中父母也。"因此,文殊菩萨有"三世觉母妙吉祥"的美称。

  原来在佛教的生命链中,智慧化身的文殊,是通三世遍十方的智者,是过去、现在、未来、他方与婆娑世界无处不显得佛圣。他不仅做菩萨,还作过法师、国王,且多次成佛。过去世时,他是宝威德佛一切施长者的儿子,叫戒护童子。无别异世界时为慧王法师,无生世界的普覆王,快成世界的安拔王,金色世界的大菩萨,日月明灯佛时的妙光菩萨,无碍世界的升仙佛,平等世界的龙种上佛,空寂世界的大身如来,究竟世界的大智如来。现在世常喜国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未来世离尘垢心世界的普现如来,可说是久远劫以来,在宇宙三界十佛刹土微尘数世界,入寂还现,相继住世,随宜示化,其行广大,故为无量诸佛之母,相继主持婆娑世界教化众生的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之师。佛陀就亲口讲了一个文殊在无别异世界作慧王比丘的故事。

  他对舍利佛等众人说:"在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个名叫慧王的比丘,他在城中化了一钵百味饭,捧着饭钵向城外走去。忽然,他听见一个孩子稚嫩的叫声,见那个孩子连蹦带跳向他跑过来,慧王便停下脚步问:"孩子,你想得到什么呢?"孩子说:"我叫离垢王,刚才在这里玩,闻到你钵里饭的香味,能让我尝一尝吗?"慧王便从钵里拿出一个甜饼,离垢王吃着甜饼,便不由自主地跟着慧王到了勇莫能胜佛所。这时慧王把手中的饭钵递给离垢王说:"孩子把这钵饭拿去敬佛吧!"离垢王听了,便双手捧着饭钵向莫能胜佛献上,莫能胜佛把钵里的饭分给了八万四千比丘和一万二千菩萨,但无论大家怎样吃,钵里的饭依然没有减少,离垢王不由赞叹道:"真是奇妙啊!"说完这话时,他已发了菩萨心,由慧王比丘受了"五戒",入了佛道。

  释迦牟尼讲到这里,便对大家说:"这位慧王比丘,就是现在的文殊师利,而那个小孩离垢王,就是现在的我。"众人听了,俱是惊讶不已,释迦牟尼接着说:"像我这样的佛,在阿僧祗刹土到处都有,而我们都是在文殊师利的教化下入的道。"

  既然说文殊菩萨是三世诸佛之师,那么,他又为什么在释迦牟尼时,复又甘做一位菩萨?原来,文殊菩萨曾于往昔过70万阿僧祗恒河沙劫初发菩提心,次过64恒河沙劫得无生法忍,以无碍天眼所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中一切如来,具足菩萨十地,如来十种神力。但他却从不起做佛的念头,而是发下大愿说:直到一切众生发心成佛,他自己才成就无上菩提(大宝积经)。可见文殊菩萨的愿心深广恢宏,故在2500年前,示现于古印度舍卫国,以菩萨身份协助释尊教化,"本为能人师,今乃为弟子"的缘由即此而来。

  却说文殊在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降生时,家里出现了十种神变:1、光明满室,2、甘露盈庭,3、祥开伏藏,4、地涌七宝,5、鸡生凤子,6、猪娩龙儿,7、马产麒麟,8、牛生白驹,9、仓变金粟,10、象具六牙。且他堕地时即能说话,有如天童子一般,浑身上下为紫金色,有32相80种好,和佛陀的德相无异,可见其来路不凡。文殊童子智慧渊深,辩才无碍,当地的名士及婆罗门修道者,纷纷和文殊童子辩论哲学命题,没一个人能说得过文殊。文殊后来皈依在释尊门下,住首楞严三昧,号称"法王子",位居佛陀左胁侍(上首胁侍)之位,以"智慧第一"居四大菩萨之首,协助释尊弘扬大乘佛法和教化众生,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体现了一个久远劫以来的大智大觉者,"悲心深广,其愿无边"的度世情怀(据佛典记载还有一种说法说,文殊由东方宝英佛土而来,释尊让他留在身边协助教化)。文殊作为佛陀的左胁侍,在僧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次大雨下了七天七夜,住宅道路被大水吞没,困在祗园的800比丘和一万菩萨,面临着饥俄的威胁,后来由文殊设法才筹集了大批食物。在协助释迦牟尼说法中,文殊总是以恰到好处的提问方式,使佛陀适时说出精辟的哲理来,引导大家领会佛法真谛。

  文殊是释迦牟尼的"助教",有时代佛说法,特别是善说深法。文殊说法,常以超绝之境,直接开示,让大家当即领悟佛法的最高真理。一次他代释迦牟尼宣讲大乘空义,为使比丘们妙达"第一义谛",他在讲解了"一切皆从因缘而生,宇宙万物本来没有实体的道理后,然后采用直接趣入法,以直爽凌厉咄咄逼人的口气说不用见佛,不用求法!"此时,座下的200比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比丘站起来说:"不用见佛,不用求法,佛理根本没有这一条!"说完大步走了出来,其余的比丘也都觉得文殊说话不合常理,后来全跟着走了。文殊为使他们彻悟真理,用神通燃起一片熊熊大火,挡住了他们的去路,200比丘正要用神足飞空而过时,忽见天空有一张巨大的铁网罩将下来,惊得200比丘脱身逃出,只好重返佛所。他们将途中遇到火海铁网的事报告了佛陀,佛陀感叹地说:"这是文殊的一番苦心啊!你们内火犹存,何以能超越外火?文殊把你们逼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难道你们还弄不懂"无我,无我所"的道理吗?"那200比丘听了,才顿悟了"不见我,不见法,甚至不见如来,不见道场"的"第一义谛,"明白了"一切法无非实相,而实相者无相"的道理,从而去除了我执,证得了阿罗汉果。

  还有一次,释尊在灵山会上说法,座下几百名比丘顿然获得了宿命通",他们看到了自己在过去世的所作所为:有的投毒放火有的弑君谋反,有的杀害父母,有的叛国投敌。面对那一幕幕丑恶的景象,一个个惊愕得不知所措,纷纷说:"这就是我吗?我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来,真是罪该万死!"有的绝望地说:"我在过去世干了那么多为人不的事,怎么可以获得正果呢?”这时,只见文味手握一把利剑,一步步向佛陀逼去,释尊急忙喝道:"文殊住手,你要干什么?难道你只有杀了我这个当老师的,才能使弟子们清醒吗?"在场的500比丘眼睁睁地看了这一幕,遂恍然大悟"了法如梦"之理,人人自见本性,证得了无生法忍。这就是文殊有名的"仗剑逼佛"教法。在这里,文殊不惜使用"险招",使那些为表象迷惑的比丘们,获得了绝处逢生式的灵感。

  文殊是般若的化身,他的深般若大智,体现了微妙的真如之理,是最上最尊的微妙法门。其中的"不二法门",是一种超越各种矛盾对立,"远离两边"整体观照的中道(有而无,无而有,亦有亦无)圆融思想,这一思想在"文殊问疾"的故事中,得到了最佳的体现。

  故事说,古印度毗耶离城有一个著名的居士叫维摩诘,他佛学造诣极高,且是家财万贯的大款,那一天,毗耶离城的500个长者到释迦牟尼的住所听法,维摩请自称有病,没同他们一齐去。释迦牟尼听说维摩诘有病,便想找一个带队的,领一些人去慰问这个弘法的大居士,但十个大弟子一听说维摩诘就感到头痛,纷纷说他说话刁钻,受过他的呵斥。释迦牟尼便让弥勒带领大家去,弥勒说:"我对佛法的理解也有欠缺,在他面前碰过钉子,不堪担当这个重任。"释迦牟尼最后把目光停留在文殊菩萨身上了,他对文殊说:"看来只有你带领大家去走一趟了,此行必谈妙法,你可多带些人去,让大家增长些见识。"

  文殊便带领八千位菩萨,五百名声闻,来到了维摩诘的居所维摩诘起身相迎,客气地让大家坐下,舍利佛见居士的卧室不过一丈方广,里面只有一张小床,便快言快语地说:请问居士,屋里没有一把椅子,怎么个坐法?"维摩诘当即反诘道:"你究竟是为佛法而来,还是为椅子而来?”舍利佛不小心又吃了闭门羹。正在尴尬之际,维摩诘启动神功,三万二千狮子座凭空涌入,丈室产生了空间神变,文殊所领诸菩萨、声闻众,皆在丈室入座。文殊坐定后问:"世尊对你的病十分关心,不知居士的病因何而起?"维摩诘说:"有痴爱,则我病生。因为一切众生病了,所以我也得病。菩萨的病,都是因为大悲心引起的,如果一切众生能不病,我的病也就好了。"文殊又问:"居士所病,为何等相?"维摩诘答:"我病无形,没法看见。"文殊又问怎么居士的屋中,空空如也,连一个照顾的人也没有?"维摩诘说诸佛国土,不也是空的吗?"维摩诘这时反问诸位菩萨:"菩萨如何入不二法门?"在场的法自在等31位菩萨,依次谈了各自的看法,大家又请教文殊,文殊说:"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文殊接着又问维摩诘:"请问居士,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便高兴地说善哉,善哉!无文字语言,才是真入不二法门!"原来,这一场问答,维摩诘现身说法,文殊应机引导,两位辩才无碍的菩萨一唱和,借题宣扬了"本无"、"空"、"不二法门"等大乘佛学的一些基本命题,使在座的菩萨、声闻大开眼界,故文殊菩萨在告别维摩诘时总结说:"世尊曾预言我们此行必闻妙法,居士所阐述的诸法性空′等思想,使大家获益匪浅啊!"

  文殊作为大乘空宗的代表人物,常常根据不同对象,变幻不同说法,宣扬大乘思想。有一次梵天问:"什么是修道?"文殊回答说:"不分别是法是非法,离法于二相,这就是修道"。又问"什么是道?"文殊说:”一切法不可得是道,道能使人离生死至涅槃,不离不,就是圣道。"又问:"什么是解脱?"文殊说:"不去刻意挣脱束缚,不去拼命追求自由,这就是解脱。"又问:"什么是得度?"文殊说:"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这就是得度。"又问:"什么是漏(烦恼)尽?"文殊说:"如果有所尽,就叫作漏尽。"又问:"什么是涅槃? 文殊说:"涅槃是没有来处,没有去处,不来不去的境界。"文殊菩萨说法,简洁明了,有他独特的思想和风格,据说汉地佛教流传的一些重要的大乘经典,大多是文殊菩萨发起的,故而不少大乘经典中,都将文殊称作导师。

  那时释迦僧团的主要成员,多为婆罗门种性,大都怀着厌世情绪出家,只求在佛法中获得自我解脱,对世俗社会持一种全面否定的态度。文殊便协助释迦牟尼破除他们的偏见妄执,以大乘佛法中的不二法门,引导他们接受活动于世间不为世法所染的思想,启发这些声闻弟子明白出家的意义和责任文殊还特别关心青年比丘的学习,许多青年比丘为怎样学习,常常争得面红耳赤。文殊说,他不赞成像舍利弗那样,整日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建议大家要像释尊那样,修集善根,循序渐进最终达到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处生死海教化众生的境界,于是使当时的200青年比丘开悟,深入到印度南方开辟了佛土。

  在释迦牟尼灭度的450周年那天,文殊赴雪山(喜马拉雅山)为隐居在那里的500名修道者讲法。这500人在这灭绝人迹的艰苦之境,已经修炼得十分了得,文殊菩萨一来,大家便把话题契人了"不二法门"。他们问:"世上总有矛盾,总有事非、差别,怎样才第能掌握不二的分寸呢?"文殊说:不二法门,就是一种一切超脱于章矛盾之外的思想,即对一切现象的是非、善恶、差别,持无思无知,无见无闻,无言无说的态度。"这时有人又问:"什么是出世间法?"文殊说:"我寻找了多年世间相,还是一无所获,你说叫人怎么出世间呢?如果刻意去分别出离法,不出离法,就会钻牛角尖,因为偏执方,会被邪见蒙蔽。”有人又问:"听说菩萨尽得世尊‘一行三昧能否给我们说一说呢?"文殊说:"欲行一行三昧',要有悠闲的心境,系心一佛,念佛不辍,随佛方所,了悟诸佛'法身',平等不二,便可入'一行三昧',在定中见到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再以智慧观能见所见,就能于真如相应,深入了然法界一相了。”500比丘于是在文殊教导下得度,跟着文殊回到了舍卫国的现实社会中。

  综上所述,文殊说法指迷启悟,体现了他精辟的哲学理论思想。他直捷开示的“第一义谛(义为诸法性空、毕竞空、真空假有),乃万法之本质,佛教体证的最高真理。不落两边的中道思想“不法门”,是认识“第一义谛”,证悟诸法实相的重要法则。“一行三昧”亦谓“自在三昧”),则是心系正念,破除烦恼执著缠缚,进入悠然自在境界的修道方法。此外,文殊的诸如“烦恼即菩提”,“出污泥而不染”,“非出非入,不即不离”等等,是于现实(五浊)社会中践行大道,证得正见的最上微妙法门。文殊的般若大智内涵深广恢宏,微妙而不可思议,是觉证世界实相,解脱生死烦恼的大智慧,故而说他是人类智慧之导师。

  再说文殊从雪山回来,安排了后事,便在尼枸树下结跏趺坐,入首楞严三昧,全身毛孔中发出了耀眼的火光,铄成金色身,琉璃像(琉璃像内又有真金像),端坐于莲花台。此像由后来的八大王,置于金刚山顶造塔供养。

  具足伟大妙德的文殊菩萨,与佛无异。他的法身,一为无量,无量为即此即彼,不可思议。《华严经》说他"将十万菩萨从彼(东方去此界佛刹金色世界)而来,游化十方;度化众生。"《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也说:"我 (佛陀)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在这里,佛陀亲口告诉我们,文殊菩萨示现说法的道场,就是五台山。五台山自古以来传说,文殊童子常游行于五顶之间,或为童子身,或为老人躯,或为比丘形,隐显变化,随宜示现,施行教化参看以后章节文殊化身为贫妇、比丘、梵僧、老人等示教的故事)。五台山遂成了当然的文殊道场,文殊信仰因此遍传东方诸国。文殊智慧也成了东方智慧的象征,并逐渐成为人们整体、宏观、本质地把握世界人生的更高精神追求。正是:

  般若智光,破生死昏衢之暗;

  金刚宝剑,斩魔障缠缚之忧。

编辑:admin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