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故事——杨家忠义天可鉴,潘美骂名万古传

2020-01-14 22:26:28 来源:五台山故事

  

       却说杨业当晚率部孤军深入,经恢河又向北行了六七十里,待天亮时到得朔州之东,但觉眼前一面坦荡平原,却是风吹草动,黄沙蔽天。只听得一声炮响,四野霎时涌来无数敌兵,杨业此时迅速分拨队伍,与耶律斜轸部展开了激战。这一场恶战,从早上直杀到傍晩,无奈辽兵越聚越多,杨业军队分割一方。他和部下奋勇相搏,待突围到狼牙村时,又被几股辽兵截住,杨业和百余骑兵士,则被重重包围在内。正在危急关头,忽见一骑飞来,原来是小儿延玉,只见他横刀立马,左冲右突,杀开一条血路,救应杨业冲出重围。杨业迅速集结队伍,向约定好的托逻台靠拢,回首却不见了延玉。

  且说潘美和王侁到了陈家谷口,派人登上了托罗台,两位官僚将军在谷口了望,见塞北广漠的天宇下,连鬼影儿也没有,北方的天空虽然有些混浊灰暗,却也显得异常宁静,便互相猜测着。王侁说:"肯定是杨业打胜了,要不望不到一点儿沙尘。"他看一眼还在观望的潘美,不耐烦地催促着说:"此时不去争功,尚待何时!说着拨转马头就走。众将见王侁先走,人人争功心切,也便跃然欲动,潘美遂领大队人马,撤离了托罗台。正向前行进时,却见王侁驱兵返回说:"杨业已败,辽兵猖獗。"潘美听了,索性领兵退回代州更不管杨业死活。

  再说杨业集结了一队人马,转战到陈家谷口,却不见托逻台上的一兵一卒,遂大骂潘美误国。原来,宁武关之东的托逻台,是阳方口河西村的西山(今宁武至阳方口公路畔,为一独立的土山冈,当年北魏击灭赫连氏后,其子孙散居雁门代北,一支依山栖止于此,故古名叫托连台),托逻台之西,便是南北向的陈家谷(今谷南头有朔州的陈家沟村)。这条十里长的宽山谷,两边山峦盘踞,东为高息托逻台,西临高丘大山地,地势十分险要,人谓败可退守,进可出击,是杨业早就侦察好的地形。当时杨业要求潘美,若在托逻台标兵,待他诱敌至陈家谷口时,即可内外夹击。怎奈这潘、王二)自食前言,擅离职守,这就陷杨业于死地了。

  且说杨业孤军奋战,待转战到陈家谷时,身上已受了十几处伤,又听得延玉战死,又不见潘美的一兵一卒,一时间痛彻心髓,不由大叫一声,昏跃在地。待他醒来,前方追兵又至,坐骑又受重伤,杨业复向前拼死大战一场,手刃敌兵数十百人,身上又受十创,反倒麻木不觉。再看时,部下数十骑将士,都困在谷内,便大声说:"你们各有父母妻子,不可与我俱死,请速走,转告天子,否则将无一生还!"但任他如何遣散,部卒就是不走,情愿同死。淄州刺史王贵等又杀数十个敌人,最终尽被辽兵杀害。杨业力尽,被辽兵一拥而上擒捉,叹曰:"期讨贼捍边,以报国恩,奸臣所迫,王师败绩,有何面目苟活!"遂绝食三日而死。清末史学家蔡东藩,没有满足这个结局,他在《宋史演义》中这样写道:杨业被押在路,见路旁有座石碑上刻"李陵"字样,便大叫一声:"宁愿杨业死,不做李陵生!"奋力头撞去,顿时脑浆迸裂,壮烈捐躯。

  杨业死后,辽兵乘胜入境,大肆抢掠,宋朝损失极为惨重。宋太宗对坐失战机的潘美、王侁,分别以降三级和除名处分,又下诏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虽说如此,却对这次重大战役于事无补。在这件事上,宋太宗本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因高梁河战败,便不敢上前线亲征,借口躲在家里遥控指挥且本人不懂装懂,造成前线各自为政,被动僵死战局。因为宋太宗略逊武功,连连的战事败绩,使有宋一朝,对外一蹶不振,患上了严重的软骨病,从而给国人的心灵深处,抹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故人们对这段历史,格外地刻骨铭心。由于五台山脚的代州雁门关隘,就是杨业驻守的边防重镇,历史上杨家和这里的人民,共同浴血奋战,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因此,五台山不仅流传着杨家的许多故事,而且还有杨业的灵塔令公塔,杨家的家庙龙泉寺,还有五郎祠(林彪修建行宫和战备工程破坏,现在集福寺中另设有五郎祠)等等。故杨家在五台山的故事,也远没有完结。

  原来在戏曲中,潘仁美身居太师之位,依仗女儿潘妃,为报擂台结下的冤仇,定计将七郎乱箭射杀,又借金沙滩之战,想一举灭掉杨家。金沙滩战事后,潘仁美心想杨家死的死,散的散,便向皇帝慌报四郎叛宋投敌,太宗一怒之下,即命将杨家满门抄斩,后由八贤王周旋,才改为捉拿归案。其时六郎日藏夜躲,由八贤王安排到五台山南山寺避难,不想被潘仁美发觉,囚禁在南山寺下的"杨别狱",五台山的杨柏峪(谐音)村即此而来。

  辽兵不久又来进犯,宋太宗重新启用六郎出征,六郎和孟良从昊天塔盗得杨业骸骨,交由在五台山出家的五郎建塔收藏。五郎为防止父亲骸骨被潘仁美重金收买,在高僧睿见的指导下,仿效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格局,在九龙冈修建了72座令公塔,只选一座将令公骸骨埋藏下面,这就是令公塔的来历。以后,杨家就在塔旁建了一座寺庙,日日守护,岁时祀祠,这就是杨家祖庙龙泉寺的来历。

  五台山南山寺下观音洞西,有一座栖贤寺传说就是潘仁美的女儿潘妃,唆使皇帝,将杨家父子革职为民的软禁处,故为"栖贤"。后来宋太宗被困幽州,派八贤王到此大赦杨家,出战征辽,因为皇帝"大赦",故这处地方也叫"大社"(社、赦谐音,元、明时为纪念杨家修建)。文化现象竞是如此怪异,尽管说五台山流传的这些故事,不完全是历史,但人们却宁愿相信这是事实。正是:

  杨家忠义天可鉴,潘美骂名万古传。

编辑:admin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