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探考,元朝诸帝为什么大建寺庙,英宗又为何沉迷佛教?
却说元世祖忽必烈,首开了崇佛敬僧之风。他在位的35年中就在昊天寺、中都、太庙、琼花岛、大都、五台、万寿山等地,大作佛事50余次,免了寺院的税赋和徭役。他本人还在日理万机之余,常常不忘讽诵佛经,把弄数珠,俨然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那一天,他问帝师:"建寺造塔有何功德?"答曰:"福荫大千"。又问:"何处为最上福田?"答曰:"清凉五台山。"他于是感慨地说:"五台山乃真佛境界,将建五大寺为世福田。"遂把五台山当作了福荫子孙,永享帝祚的祈福宝地。至元元年(1264)即下诏:"朕眷仰灵峰,大圣所宅。清修之土,冥赞化机。官民人等,不得侵暴”,次年又"造经一藏,敕送五台山善住院,令僧披阅,为福邦民,十二佛刹,皆为葺新。"至元九年(1272)春,他还命燕王遣使持香幡供于五台山兴国寺。元世祖带头尊崇五台山佛教,他的子孙们对这块福田宝地,更是竭尽诚奉之心,在五台山赐田布施,大兴建寺之风。新建和重建的寺庙有:佑国寺、普宁寺(圆照寺)、普明寺、殊祥寺(殊像寺)铁瓦寺、寿宁寺、西寿宁寺、护国寺、金灯寺、望海寺、温泉寺、石塔寺、清源寺等。综观有元一代帝后王子,他们崇奉五台山,目的较为单纯明确,就是祈福延祚,求佛保佑。
且说忽必烈七十有九之时,渐感体力不支,又常卧病榻,其时胆巴国师应诏在内殿,建了观音狮子吼道场,为其祈禳消灾。一日忽必烈醒来,顿觉病体康复,立即想起一件事来,忙命侍臣伯颜、司天监苏和卿,赴五台山相视山形,考察建寺。两位使臣绘得图纸,忽必烈看后大悦,即召胆巴国师说:"朕常欲于五台新开寺宇,今绘得图纸,请国师目测。"胆巴见新开寺宇之山形,乃台怀东脉南山,但见依山画寺,层层叠叠,气韵不凡。便说:"此实非小缘,陛下若发此心,当有大成就也!"正当筹划建寺之时,不料越明年一月,忽必烈一命归西。成宗即皇帝位,大家忙乱一阵,待诸事稍定,成宗便把祖父这件未竟之事拿在手上,于元贞元年(1295)开始在五台南山兴建佛寺。
其实,成宗的这一举动,实质上是为他母亲而来。原来,徽仁裕圣皇太后蓝也怯赤,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从小知书识礼,处世大度,勤俭持家,品德优良,是忽必烈贤德的儿媳妇(忽必烈太子真金,已先于忽必烈去世)。蓝也怯赤生有三个儿子,但她最宠爱三儿子铁穆耳。忽必烈辞世,铁穆耳可说就是凭借母后的特殊威信,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蓝也怯赤也作为皇太后威临当朝。但她没有恃势而骄,而是以社稷为重,大义灭亲,拒绝弟弟朝中求官,精心辅佐皇上,使成宗一朝出现了元贞治平的景象,可谓是一个颇为贤德的国母。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女人,却偏偏在过分崇佛上留了点瑕疵。
元成宗铁穆耳,本不是一个有为的治世之主,据说做了五年皇帝,竟连六部的官员也对不了号。但他却为了取悦母后,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五台山修建大万圣佑国寺。元贞元年(1295),他命前工部尚书涅只为将作院使领工监造,命工部尚书宋德柔督促用材工役,所需用材由山西、河北两省十路(大都、保定、真定、平阳太原大同、河间、大名、顺德、广平)供应。为了保证质量,还委派以吐蕃建黄金塔驰名,八思巴纳为弟子的尼泊尔高级匠师阿尼哥,负责设计建造万圣佑国寺和山中的浮图塔。开工第二年,成宗皇帝还亲幸五台山,一是拜佛,一是视察了建寺情况。期间,他还接见了五台山著名高僧华严菩萨正顺,对其礼遇极隆。这里只说大万圣佑国寺开工后,"工匠夫役不下数万","附近数路州县供亿烦重,男女废耕织,百物踊贵",弄得百姓不堪负重。然而成宗迫于太后奉佛的急切之心,对此视而不见。为了赶时间,太后还命陆信率领工役,驱使各地征调的民夫冒险入山,伐木运石,大兴土木,以至压死了许多民夫。经过两年的施工,万圣佑国寺于大德元年(1297)建成,成宗即诏洛阳白马寺释源宗主真觉国师,担任开山第一代住持,万圣佑国寺遂成为品级很高的皇家道场。
寺宇刚刚建成,太后即要西幸拜佛。当时监察御使李元礼上奏,竭力劝阻,力陈其害有五,没想到中丞相崔怕太后生气动怒,便把奏章悄悄压下了。于是,太后在皇子皇孙后妃公主们 的簇拥下,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进入五台山,所到之处铺张浩繁,地方官员极尽阿谀。唯有河东廉访使王忱,具实相奏说:"太后建寺本想福荫子民,却不料民福未及,害已先受。"蓝也怯赤闻听此言,虽然一时陷人沉思彷徨之中,但毕竞难以颠覆她的宗教信仰,即命有司拿出国帑,抚恤受害工役家属,之后便来到五台山,登上了风光秀丽的南山。在新建的万圣佑国寺礼拜了佛菩萨,举办了祈福大法会,接 着巡礼了世祖修葺的大华严寺等十二佛刹,还赏赐了建寺有功,正开始筹建大白塔的阿尼哥白金万两。太后西幸五台山,劳民伤财,边烧香拜佛,一边不忘拿出数万钱赏赐僧侣,不知心地善良的太后在拜佛时,是如何为死去的工役祈求冥福的。
元朝帝王在五台山兴建的另一座大寺,就是普宁寺(今圆照寺前身),它是元武宗海山为母亲兴圣皇太后,兴建的又一处与南山佑国寺齐名比肩的皇家道场。兴圣皇太后答己弘吉刺氏(即昭献元圣皇后),自顺宗(铁穆耳的二哥,武宗的父亲,武宗即位后,追封为顺宗皇帝)29岁早逝后,深感寂寞,便迷上了佛教,整日烧香拜佛。儿子海山即位,颐养在兴圣宫的她,第一件事,就是想仿效婆婆西幸五台山拜佛。武宗海山也是一个崇佛狂,为感谢母亲养育之恩和祈福安民,即位当年就不惜耗费钱财,调拨军队工役,在五台山的灵鹫峰山腰大兴土木,为母后建寺祈福。为了将寺院尽快建成,至大元年(1038)二月,派出军士1500名,同年十一月,皇太后又命增派兵士6500名,至大三年春正月,再次增派兵卒工匠。其中工匠1400人,兵士3500人。据有关史料统计,此次建寺,前后施工人数达12900人,足见工程之浩大。建寺期间,太后、太子频频朝山。至大二年(1309)正月,皇太后诏世祖驸马高丽王璋陪同,亲幸五台山拜佛,大作佛事,视察了建寺工程。同年二月,武宗又命皇太子至五台山祈福,检查寺院进展情况。同时,武宗还将五台山律宗名僧真觉大师(信明),诏入殿庭,为贵戚们受了菩萨戒,真觉大师遂被授以僧统。普宁寺建成后,皇太后即诏真觉国师(文才)的高足了性大师,为该寺的第一任住持。有必要指出的是,"蒙天子处之以巨刹精勤图报国恩的了性大师,是五台山的一位颇负民族气节的高僧。当时五台山已有喇嘛,因喇嘛徒众备受朝廷宠荣,常以王公自居,其态度狂傲,气焰薰人。当时天下名德诸师与之相见时,莫不抠衣接足,乞求摩顶,一副献媚丑态,唯了性大师仅一长揖而已,表现了他的高贵品格。
且说武宗之母答已,自五台山拜佛归来,尽管每日里烧香念经,依然遮掩不了内心的落寞。原来,答已自顺宗去世后,便年轻守寡,当时两个儿子尚小,多亏了同族远亲铁木迭儿往来,遂成了初寡时的相好。不料后来自己被成宗皇后卜鲁罕相逼,远贬怀州,铁木迭儿也为云南行省左丞相,自此天各一方。如今答已被尊为皇太后,总想重圆旧梦,遂密召铁木迭儿进宫,紧闭朱门,共温昔时情爱。不料云南行省上书,告发铁木迭儿擅离职守,武宗遂责令查办,不想被母后保护下来。武宗不久沉迷于声色之中一命呜呼。
仁宗皇帝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弟)继位后,还没有反应过来母后的一道命令下来,便将中书右丞相的职务给了铁木迭儿。尊孔崇儒推行"汉法"的仁宗,本想有所作为,无奈母后一再袒护权奸铁木迭儿,铁木迭儿也以答己为靠山,干尽坏事,朝野上下对他恨之入骨。但懦弱的仁宗迫于母命,未能铲除朝中这个祸害,终于变得消极起来,他由厌弃朝政,转而沉迷在佛教之中,故而在五台山也留下了他的一些功德。皇庆元年(1312)三月,他在五台山设立了济民局,旨在发展寺院经济,拔贫济苦。延佑三年(1316)冬十月,他又"敕五台灵鹫寺置铁冶提举司",开采铁矿,发展实体经济,开了寺院经营工矿业之先河。需要补述一笔的是,延佑二年(1315),仁宗皇妹大长公主来五台山拜佛,巡游了五个台顶,还在大圆光中看到了七级浮图。在仁宗时,宫女舍兰兰,请求静居佛寺,因她在宫中历时四朝,侍奉过三后,受到内宫恩赐无数,在大都(北京)兴建了妙善寺,在五台山兴建了普明寺。
延佑七年(1320)正月,36岁的仁宗抑郁而亡,其子18岁的英宗硕德八刺即位,封答己为太皇太后。答己原以为这个孙子生性柔顺,便于控制,却不料此儿并不像他的伯、父辈,做事英明果断,刚正不阿。他在即位前作太子亲理政事时,答己趁机降旨,让仁宗朝因罪免去的铁木迭儿官复原职,又提出重用另一男宠失烈门,不想英宗以"先帝旧臣不宜妄动,举贤之事即位后再议",予以坚决驳回。答己在这个新皇帝面前碰了一鼻子灰,感到硕德八刺根本不买她的账,暗自恨声说:"我不该立此小儿!"但是木以成舟,悔之恨晚。此后,答已眼见往日朝中党羽,个个被罢被杀,铁木迭儿遭冷遇不久而亡,威令三朝的答己,终于忧愤成疾,病卧床榻,后于至治年死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元朝两太后奉佛,兴圣皇太后答己以己之私利,重用坏人,祸害两朝,实在不堪与她的婆婆相论。
在元朝帝王中,英宗皇帝硕德八剌,也称得上一位明主,他自学得了儒家思想,耳濡目染接受了良好的汉族文化,同马背上长大的贵族子弟大不相同。即位后,他摆脱了答己和铁木迭儿保守势力的牵制,大力推行政革。不想触犯了蒙古贵族阶层的利益,至治三年,御史大夫铁木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英宗,可怜他(在位三年)21岁便空怀未竟事业,早早撒手人寰。
其实,英宗也是一位笃信佛教的皇帝,他尊崇佛教,关心五台山道场,即位后下诏禁止在五台山采樵,保护了五台山的植被和自然景观。至治二年(132),英宗从燕京起身,驾幸五台山拜佛,这位心中装着百姓的帝王,一路上严禁扈从车马践踏民禾,可见他是小小心心入山的。英宗来到五台山,接待他的是万圣佑国寺的第四代住持弘教大师。
自徽仁裕圣皇太后祈福以来,佑国寺已换了几任住持,第一任真觉国师(名文才,亦称"释源宗主",祖籍弘农人),从小博闻强记,元世祖命为洛阳白马寺住持,后由胆巴国师推荐,成宗铸金印署真觉国师),诏住佑国寺,是一位内据经典,外援儒老,道高德重的华严高僧。他常喜行于松林之中,坐忘归,凡弟子们找他时,他就说:"我刚刚坐下,你们怎么又来打扰!"弟子们只好说;"你已经坐三日了!"因此人们称他为"松堂老人"(真觉国师之后,他的高足幻堂,和弟弟金继,分别担任了佑国寺的第二第三任住持)。第四任住持弘教大师(俗姓张,名慧印,西关人),从小广读孔孟之书,深研华严、唯识、四分律各派教理,名被朝野,仁宗闻其大名,曾召至京,为王公贵族讲经,并赐紫衣。英宗遣送旌幢,命主法席,统五台山僧众。文宗时,授司徒一品银印。
且说英宗人山,由弘教大师陪同,瞻礼名剎圣迹,巡游五顶。那日,英宗登上南台,游兴大发,想在这神灵之地,看到神秘灵瑞现象,弘教大师便引着皇帝,首先虔诚礼拜了智慧文殊,然后他就进入禅定。不一会儿,英宗见东方群峰之间,悠然滚起一团浓云,在蓝天中冉冉幻化,白光如水,弥漫空中,文殊影像跃然其中。英宗见了文殊显身,不觉大喜,遥礼数拜。英宗认为弘教大师道高德重,感通了神圣,赏赐弘教大师玉文殊像、七宝念珠和许多钱币。又命他陪驾回京,为太子、贵人等受菩萨戒。英宗此次巡幸五台山,还在王子寺见到了灵瑞异象,敕命重修了此寺。又复建了普门寺,至治三年,还在佑国寺作水陆法会七日。
英宗以后的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不是有为之主,据说在位期间,政绩微有,逆行颇多。且天性懦弱,佞佛更为迷狂,所以他把一腔希望,全寄托在佛教上,认为兴佛可驱灾避难,故在内殿大作法事,以破天雷轰击。为了防止外患入侵,他还集数万番僧,每月大作次佛事,至于在各地建寺造像,所费都以亿万计。这里只说大德年(1302),他袭封晋王时,五台山就是他的封地,所以在即位的泰定二年(1325)二月,就在五台山唐建旧刹的残基上,兴建了规模宏大的殊祥寺(殊像寺)。且赐田三百顷,住僧三百人,为他祈福延祚,广种福田,使之成为了五台山有名的大刹。
综观元代九帝一主,有七帝尊崇佛教,在五台山赐田布施,建寺造塔,大作佛事,有力地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发展。正是:
白云缭绕大万圣佑国寺,
青山拱围法王子梵王宫。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