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与五台山的因缘

2016-06-13 22:32:21 来源:

    武则天(624-705)是武士彟的女儿。武士彟原是一个经营木材的商贾,后因追随唐高祖李渊入关有功,被册封为都督。贞观十一年(637年),武则天以姿色艳丽被唐太宗选入宫中,立为才人。在宫中,她耳闻目睹了唐太宗利用佛教巩固统治地位的行为。太宗崩后,她削发为尼,出家感业寺。三年的僧尼生活,使她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永徽三年(652年),高宗复召入宫,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年)立为皇后,参与朝政。显庆(656-661年)以后,高宗多苦风疾,委朝政于天后详决。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崩,“遗诏军国大事取天后处分,太子显即位”(《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二),尊天后为皇太后,是日自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废显立旦,改元文明,天后仍“上朝称制,是为则天”(同上)。李显、李旦软弱无能,天后利用国家权力,弘扬佛教,制造登基舆论。载初元年( 690年)革唐命,国号为周,改元天授( 689年),自加尊号“圣神皇帝”。武则天昔为“菩萨”,今作“皇帝”,遐承佛记,今握化宝,“”(同上)。

    致礼台山复兴五台佛教

    “五台山者,文殊回宅,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清凉山志》卷五)。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圣地,境系山西,是李家父子起兵兴唐的发祥之地,因此,太宗认为五台山“尤当建寺度僧,切宜抵畏”(同上)。贞观九年(635年),“台山建寺十所,度僧百数”(同上)。高宗李治,也是一个非常媚佛的皇帝。早在太子时候,就为母后“荐福”,修建了大慈恩寺。永徽六年(655年),武后生下皇子显时,按佛的“二圣”曾让玄装取法名为“佛光王”,还让“授五戒”,“归依三宝” (《佛祖统记》卷第三十九),“被袭裂服”(《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十二)。显庆元年(656年)五月,高宗“救有司,天下僧尼有违法者,以僧律治之,不得与民同科”(《清凉山志》卷五),把僧侣阶层致于百姓之上。是年十月,又“敕有司,五台等圣道场地僧寺,不得税敛(同上),从而为寺院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显庆五年(660年)三月,武后幸并州。并州是武则天的故乡,所以武后“宴亲族邻里故旧”, “每赐物一千段,期亲五百段,大功已下及无服亲、邻里故旧有差”(《旧唐书·高宗纪》卷四)。光宗耀祖,致礼故旧。是“时武皇之在河东,响慕高德,就山致礼”(《广清凉传》卷下)。五台山在山西境内。山西是武则天的植德之所。而五台山是文殊圣地,灵迹显异。“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取五台山石,踏五台山地,此人超因果圣人,为近无上菩提者”(《文殊经》)。虔诚的宗教信仰,迫使武则天不得不致礼五台灵山。五台山,素称“华北屋脊”。地质构造特殊,气候变化异常。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奇异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形土壤,盛产各种名花异草。其“金芙蓉,它山则无”(《清凉山志》卷二),世所罕见。另外,日菊花、五凤花、百枝花、钵囊花、零荃香、玉仙花等等,“百品千名,光彩晃暇,状同舒锦。每至阴历七月十五,一时俱发。经停七日,飒尔齐凋”(《古清凉传》卷上)。这是五台山花卉的一大特点。至于南台锦绣峰,梵仙仙花山,更是松石菊花,相间照烂,盈山异香,实为五台山的一大佳景。所以唐代麟德元年(664年)九月,则天皇后就“遣使殷甄、万福,乘骚向此山探菊”(同上)。至长安二年(702年),则天皇帝又“遣使于五台山大孚灵茸寺前,采花万株,移于禁掖。奇香异色,百品千名。令内道场,栽植供养”(《广清凉传》卷上)。供则天皇帝及其宫廷侍女游园观赏,吟诗赋词。遂使五台山花卉名闻朝野,传遍三辅。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云,中台“中间一塔,四角,一丈高许。在两边者团圆,并高八尺许。武婆天子镇五台所建也。武婆者,则天皇是也”,北台“台头中心,有则天铁塔,多有石塔围绕”,西台上龙池东南“有则天铁塔一,基圆形,无级,高五尺许,周二丈许”,东台“西北有则天铁塔三,基体共诸台者同也”。由是推知,南台也有则天铁塔。中者,方形,高大,两边圆形,无级,低矮。《广清凉传》云:“龙朔以来,救下令会昌寺僧会颐,往彼修治寺塔。”又据乾封二年(667年)六月兰谷沙门慧祥登上北台时,已见“铁浮图”(《古清凉传》卷下)的记载,可知则天铁塔造于龙朔三年。《广清凉传》还载,武后“救万善寺尼妙胜,于中台造塔。”且“遣内侍黄门金守珍,就山供养。显庆设斋,乃供万菩萨。是日,忻、代诸处,巡礼僧数盈一万,皆云‘万圣赴会’。普施一银钱。一万缗,别施菩萨。内侍与州县,具达朝廷”。由斯斋会,“台山复兴。”武则天多次于此造塔,说明她要威镇台山。万圣赴会,使五台山寺院经济得到发展,五台山佛教由此亦兴盛起来。

    龙朔二年(662 ),武后又“救西京(长安)会昌寺沙门会喷共内侍赏扇张行弘等,往清凉山检行圣迹。绩等只奉明诏,星驰顶渴。并将五台县吕玄览、画师张公荣等十余人”(《古清凉传》卷下),共往中台、西台、大孚寺、梵仙山等地追寻古迹,亲礼名德。……“绩等既承国命,目靓佳祥,具已奉闻,深称圣旨。于是,清凉圣迹,益听京徽,文殊宝化,昭扬道路”(同上)。赜又以此山图为小帐,述略传一卷,广行三辅”(《古清凉传》卷下)。则天皇帝令会 麟等人至五台山寻找圣迹,且绘制了“五台山图”,又撰写了《略传》一卷,遂使清凉山名闻外夷。长庆四年(824 ),吐蕃王遣使向唐求《五台山图》,就是这幅,“广行三辅”的“五台山图小帐”。所谓“小帐”,就是小障子,即是屏风。敦煌石窟中,吐蕃时代所建的第159, 222, 237, 361等窟的帐形龛内外屏风上画的小型五台山图,就是此图。可见,武则天对五台山佛教的复兴、弘扬起过巨大作用。

    麟德年中(664-665年),师子国僧释边密多罗来到长安,奉表祈请瞻礼台山,礼拜文殊菩萨。则天皇后恩许,且令鸿肿寺掌客为翻译,凉州沙门智才乘骤送行,所住州.异供给资粮。乾封二年(667年)六月抵达五台。“五台县官一员,手力四十人,及余道俗总五十余人”(《古清凉传》卷下),同登诸台,礼拜灵山。一个外国僧人礼渴台山,还得则天垒后批准,又派陪同数人。说明则天皇后对释趣密多罗的优遇和对五台山佛教的重视。陪同释加密多罗至五台山的还有兰谷沙门慧祥。慧祥还于总章二年(669年)四月下每,’二至台山,与台山僧尼道俗六十人等,俱登台顶,把玉石舍利函三枚,一尺七寸高的一枚安置在中台则天铁塔以 内,九寸高的两枚安置在北台则天铁塔以内。慧祥在彼停留二年,详细考察了五台山各方面的情况,于大足辛丑岁(701年)撰《古清凉传》两卷,传于后世。《古清凉传》是记述五台山佛教史迹最早的专著,是研究唐代以前五台山佛教的宝贵资料。全书上下两卷,分为“立名标化”、“封域里数”、“古今胜迹”、“游礼感通”、“支流杂述”五个部分。其书记述比较翔实,编写也较严谨。但由于出自佛徒之手,也不免有迷信成分,如“灵迹”之类。所谓“灵 迹”,疑是当时解释不了的“自然现象”,或是“天人感应”的迷信之谈,或是佛教徒的附会编造等神话传说。取其精华,去其柏粕,此《传》仍不失为一本具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承佛授命弘杨华严之教。

    承佛受命 弘扬华严之教

    武则天利用佛教登基,又利用皇帝权力弘扬佛教。“载初元年(G89年)七月,有沙门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旧唐书·则天皇后》卷六)。 《大云经》,全名《大方等大云经》,六卷,北凉昙无激译。其《大云初分如来涅集健度》第三十六品日:“尔时,众中有一大女,名日净光。……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如是二贤成就甚深微妙智慧,能开如来秘密之藏,从何处来,唯愿演说。’……佛告.天女,……以是因缘,今得天身。……烤是人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工,……得大自在。……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大云经疏》曰“‘即以女身,当王国土’者,今神皇上阎浮提一天下也。”则天皇后看到上述经文,极为喜悦,遂颁行天下,且令各州置大云寺,度僧千许,广为宣传,制造登基舆论。“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天

    一授,大赦天下,加尊号日:怪神皇帝’”(同上)。则天皇后利用金口玉言,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唯一的女皇帝。于是她便奖励琉经沙门,“赐十沙门紫方袍、银龟袋”(《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二)。天授二年(691年),又“令释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旧唐书·则天皇后》卷六),彻底改变了唐太宗“道在佛先”的主张,提高了佛教地位。

    武则天俨然把自己扮成一个“金轮圣神皇帝”,妄想“一长寿”、“延载”、“万岁”,永享帝柞。但她又怕人民不服,于是在长寿二年(694年),又使天竺三藏达摩流支第三次译出《佛说宝雨经》。其卷一曰:“尔时,东方有一天子名日月光,乘五色云,来诣佛所,右进三币,顶礼佛足,退坐一面。佛告光日:‘我涅毋后最后时分,第四、五百年中,法欲灭时,汝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摩诃支那国,位居阿稗跋致,实是菩萨,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经于多岁,正法治化,养育众生’。”此经明说,印度东北方大中国,有位不退转菩萨,现为女人,为中国的女皇帝。达摩流支篡改的这段经文,证明武皇确是一个“圣人”、“天册万岁”、“通天”皇帝,大唐百姓应该服服贴贴受其统治。正因为佛经对于巩固她的统治地位有利,所以她又以晋译《华严经》处会未备,而于证圣元年(695年)遣使于圃迎接实叉难陀到东都(洛阳)大遍空寺与菩提流志(这是武则大给达摩流支改的名字)重新译出八十卷《华严经》。则天御制序日:“联囊劫植因,叨承佛记,金仙降旨,《大云》之褐先彰,玉展披祥,《宝雨》之文后及,加以积善庆余,俯集微躬,遂得地平天成,河清海宴,殊珍绝瑞,既日至而月书,贝叶灵文,亦时臻而岁洽,逾海越汉,献嵘之礼备焉,架险航深,重译之词罄矣。”则天供认,她的皇位是金佛给的,天下太平是“祥瑞”示的。可见,武则天是利用宗教迷信来麻痹人民,统治人民的。

    《华严经》是佛教最高乘的经典,也是五台山为文殊道场之因。三译《华严经》的菩提流志又为武则天篡改经文,尽忠效力,是则天皇帝的狂热拥护者。法藏是中国华严宗的集大成者。早在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武则天就诏其于太原寺开示华严宗旨,则天大悦,遂命“京城十大德为藏授满分戒,赐号贤首,诏入大遍空寺参予译经”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二)。长安元年(701年),武则天又召法藏于东都(洛阳)佛授记寺讲授新译《华严经》。在讲到《华藏世界品》时,据说讲堂“地动”,逾时乃息。机警的法藏附会宗教迷信,把地震现象说成是大圣显灵,遂得武则天的欣赏。“即日召对长生殿,间帝网十重玄门、海印三昧、参合六相总别同异成坏之义。藏欺宜布绪,玄旨通贯。则天骤闻,茫然替异,伸请再三。藏就指殿隅金师子为晓譬之,能所谓一毛头师子,百孔毛头师子。则天豁然领解,由是集其语,目为《金师子章》”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二)。善巧方便的法藏又曾为武则天将十面圆境置于八隅上下,皆使相向中安置佛像。其后,嫩烛照之,则得镜镜现象,互相摄入,及观之者,交罗齐观,表示刹海十界普容无尽之旨。正因为武则天与华严宗的三祖法藏又有如此密切关系,所以武则天亦特别推崇《华严经》,特别优惠五台山。《古清凉传》卷下日:“近有选官者,恐不称意,专心念佛。”及“至长安三年(703年),国家搜罗英彦,不遗岩野,辟17崇义,遂被召入。因乞为僧,救许披剃,后乃还山终于此寺”(《广清凉传》卷上)。辟间崇义,原系雁门清信士,后住五台山快度岩。其时I秘岩“经阁始成,楼台营构,堂殿房廊,六七院宇。二三四辈行人,云屯慈地。十方名德,辐凑其中。无惮幼劳,惟专禅诵”(同上)。武则天利用佛教起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又从僧尼中选拔官吏,遂使当时多人学士纷纷钻研佛经。这就促进了唐代佛教的兴盛,也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兴盛。

五台山是华严圣地,境系武则天的植德之所。论理来说,武则天应该睹礼五台山。但因五台山地接戎狄,武则天又为万机所系,所以就未能亲诣五台圣境,只好于长安二年(702年)“神游五顶”(《清凉山志》卷五),以示她对五台山的眷恋。同年,又“勃左庶子侯知一,御史大夫魏元忠,命工琢玉御容,入五台山礼拜菩萨。至长安三载(?03年),送向清凉山安置。于是倾国僧尼,奏乞送之。帝不许,以雁门地连捡犹,但留御容于太原崇福寺大殿中间供养。于五台山造塔建碑,设斋供养,是知真境菩萨所居。帝王日万机之务,犹造玉身,来礼大圣。i余凡庶,岂不从风一游净域”(《广清凉传》卷上)。由于武则天对五台山佛教的宠遇,早就有律宗创始人道宣、咸亨二年(671年)二月荆州覆舟山玉泉寺僧弘景、咸亨四年(673年)法相宗继成者窥基、上元二年(675年)七月慈恩寺僧灵察、上元三年(676年)五月西京(长安)清信士房德元、王玄爽、调露元年( 679年)四月洛阳白马寺僧惠藏、汾州弘演禅师、同州爱敬寺僧惠峋、汁州沙门灵智、并州沙门名远及异方同志沙门灵裕等等僧俗,纷纷至五台山弘法传教,创立宗派,瞻礼灵迹,礼拜文殊。

    《清凉山志》卷五云,长安二年(702年),则天皇帝“软并州刺吏重建清凉寺”。次年,又“救感法师率百余僧,诣山斋会,。且“封感公昌平开国公,灵邑一千户,住清凉寺”。同年,又“救琢玉文殊像,遣大夫魏元忠送诣清凉寺。上白书疏云:‘联囊承佛记,今握化宝,敢不恢弘至道,光阐大献。但以万机所系,未能亲诣圣境。恭叩慈容,仰自文殊大师昭格。’”清凉寺始建于魏孝文帝时期,是五台山最早寺庙之一。北齐时,以八州之税,以充香火。历代帝王,莫不崇建。入唐以来,太宗,武后又予修饰。遂使清凉寺“星楼月殿,凭林跨谷。香窟花堂,枕峰卧岭。”“梵响乘虚,远山相答”(《五台山清凉寺碑》)。维新超构,寺宇辉煌。金客满月,宝座莲开。清凉寺成了金色世界的一座梵宇琳宫。其时,武则天还令德感国师住持清凉寺,主管全国僧尼事。清凉寺成了全国佛教“首府”,五台山佛教进入了兴盛时期。

编辑:admin

64.8K
相关阅读